再造“钨都” 赣南地质找矿研讨会侧记

2010年09月27日 8:59 995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会上,陈毓川院士对赣南地质找矿工作,提出了要加强找矿基础建设、创新成果积累、人才队伍保障等意见,他从勘查方法手段、找矿经验总结和成矿规律认识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部署和建议。吴淦国校长就加强南岭——武夷成矿构造带研究,建立产、学、研、用机制,推进矿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交流等发表了看法。
  曾载淋说,大师的话很实在,很有针对性,我们这几年的工作仍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找矿方法过于单一,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的协调不够好;基础地质工作滞后,对区域地质背景与成矿的关系研究不够深入;科研工作比较薄弱,没有充分发挥科技引领的作用,等等。
  曾载淋说,要实现“十二五”的目标,我们的工作思路是24个字:“基础先行、科研并重、区域展开、重点突破、统筹兼顾、整合集成”:
  ——基础地质:在六大成矿远景区完成6幅1:5万区调图幅,在重要成矿远景区完成10幅1:10万矿调图幅,为找矿靶区选择和矿产评价提供基础资料;逐步完成14个找矿靶区矿产远景调查评价;
  ——科研: 科研攻关与勘查实践紧密结合,采用“产学研”联合模式,设立《钨多金属矿床立体结构探测与深部找矿研究》等4个科研项目;
  ——矿产评价:对进几年来有较好进展的矿田(矿区)、矿产远景调查发现的坑尾窝—淘珠坑等16个矿产地与找矿靶区开展点上评价,对区位优势明显、潜力大的合龙矿田等5个基地性项目实施重点评价,适时申请钨、稀土、萤石、地热、铜等矿种的地勘基金项目;
  ——整装勘查:采用政府和企业联动、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地勘基金、商业性矿产勘查衔接,勘查与开发紧密结合,多专业、多方法对“崇义—于都钨多金属矿普查”实施整装勘查。
  1966年,国家科委在赣南召开现场会,研讨赣南木梓园隐伏、半隐伏钨矿的发现,推广“五层楼”找矿模式。其后,广东锯板坑、赣南新安子等一大批大中型隐伏钨矿床在这一理论下发现。推广“五层楼”钨矿经典找矿模式为国内外广为运用,使赣南钨矿找矿实践和成矿理论领先世界;
  1981年,我国与联合国亚太经社合作,在江西召开“国际钨矿地质讨论会”,这是改革开放后在我国召开的不多的国际性地质研讨会之一。会上,江西钨矿找矿工作的历程、理论、技术方法与实践经验,再次确认了江西在脉状钨矿床找矿技术理论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羸得了与会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赞扬。
  今天,赣南地质找矿研讨会的召开,将推动赣南地质找矿的新突破,从而带动整个南岭和武夷地区找矿的突破,带动有色金属、稀有金属找矿的突破,使赣南找矿实践和成矿理论继续走在世界前列!

[1] [2] [3]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