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矿藏的脚步永不停歇

—— 记内蒙古有色地质勘查局综合普查队副队长程文国

2011年03月01日 15:13 398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2010年10月,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有色金属地质找矿成果奖表彰大会上,内蒙古卓资县大苏计钼矿地质找矿项目被评为二等奖,内蒙古有色地质勘查局综合普查队在求生存和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
  大苏计钼矿的发现,凝聚着普查队技术人员的汗水,更凝聚着副队长兼总工程师程文国的心血。

  扎根基层,一步一个脚印
  1975年9月参加工作至今,36年,程文国一直冲在地质找矿第一线。
  他扎根基层,一步一个脚印,先后参加过白云鄂博铁矿地质勘探会战,参与过华北地台北缘多金属地质找矿、狼山—大青山地区地质找矿、内蒙古中部地区地槽区地质普查找矿、二连浩特—东乌旗有色金属成矿带及内蒙古台隆凉城断隆地质找矿等。他多次担任重点找矿项目负责人,提交过多份有价值的地质勘查及普查报告。
  在担任综合普查队矿勘院院长、副队长兼总工程师期间,他与技术人员共同努力,锲而不舍,圈定找矿靶区,在内蒙古卓资县大苏计探明一处大型钼矿,提交钼金属量11万吨以上;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巴彦哈尔敖包和白音宝力道探明一处金矿,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矿业扶贫作出了贡献;在内蒙古固阳县岔沁发现了一处铂钯矿,经勘查研究,有望成为铂钯多金属矿床,找矿价值巨大。

  坚定信念,对地勘事业满怀赤诚
  上世纪90年代,全国地勘行业进入低谷,地勘单位投资减少,人员分流,转产经营,找矿工作陷于停顿状态。面对人员紧缺和资金不足的难题,时任地勘院院长的程文国依然坚持开展地质找矿工作。
  1998年,在东苏旗,大雪封山,他和技术人员在寒冷的地窝子里驻扎下来,潜心找矿。饿了,吃牧民家借来的食物,渴了,喝冰雪融水。“我们是找矿的,再苦也不能放弃自己的本行。”程文国说。
  2000年,地勘市场开始复苏。“找到矿,地勘单位才有出路。”程文国带领技术人员,对以往资料认真整理研究。大苏计钼矿就是在对分散流异常的研究之后发现的。
  2005年,面对勘查期限已到,探矿权就要灭失而又有着较好找矿特征的大苏计钼矿项目,在没有国家投资的情况下,他想方设法寻找社会投资人,开展钼矿勘查,不仅地质找矿上获重大突破,而且为地勘单位生存和发展探索出一条出路,普查队在复苏后的地勘市场赢得了一席之地。

  勤奋务实,做地质找矿的带头人
  无论是做技术人员还是担任领导工作,程文国始终不放弃自己的本行。为了找到大矿好矿,他不停地奔波在崇山峻岭之中,从未请过一天假,耽误过一次出野外。
  妻子身患癌症,为了工作,他很少能陪在妻子的身边。
  他常常在节假日加班加点,分析研究各种地质资料。
  脚踏实地,辛勤工作,他先后十几次荣获综合普查队、内蒙古有色地勘局、自治区直属机关党工委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生产者的光荣称号,2008年他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党员,2010年又被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授予文明公仆称号。
  他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维护国家、集体和广大职工的利益。地勘市场活跃后,虽然他掌握着许多有价值的地质矿产资料,但从不为金钱所动。近年来,普查队的地质勘查经营产值和效益不断增加,职工收入提高。程文国自豪地说:“这才是我要得到的荣誉和奖励。”
  抓住机遇,在地质找矿成果上有所突破,为国家和自治区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这是找矿人的社会责任,也是地勘单位寻求发展的新课题。作为领军人物,程文国说得好:“我是学地质专业干找矿工作的,虽然爬了一辈子山,但我无怨无悔,自己选择的路会一直走下去。”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