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钼工业的发展情况
2011年04月08日 13:22 4012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钼
(三)钼矿山生产建设的主要成就
1.采选成果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钼矿的开采主要是地下开采。80年代初金堆城钼业公司、大黑山钼矿上马并采用露天开采,1985年我国钼矿开采能力约为4万吨/日,大都采用地下开采的方式。1991年4月25日栾川钼业公司5000吨/日露采接替工程首次爆破成功,为90年代中期以后栾川地区的露天开采发展提供了经验。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钼矿开采已有了较大的发展,能采用露天开采的矿山均用了露天开采,向大规模化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钼矿资源的利用率。现我国钼矿开采能力在20万吨/日以上,开采能力较1985年提高了500%以上。
2.钼选矿成果
(1)钼选矿技术指标大幅度提高
新中国建立到1980年,我国选钼回收率、钼精矿品位均较低,钼精矿品位达到45%已属不易,选钼回收率最高位82%~83%。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钼选矿回收率与钼精矿品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以前,民营选钼企业为了节约投资,采用简单的选矿工艺和简陋的选矿设备,选钼回收率大多在60%~70%之间,钼精矿品位在40%左右,但经过2003年以来钼价格的大幅上扬,我国钼矿山生产企业在选钼的投入上下了功夫,采用大型、节能、高效的选矿设备,使选钼回收率提高了80%以上,钼精矿品位均可达45%以上,一部分矿山还可生产51%以上的钼精矿。金堆城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联合企业,回收率一般在87%~88%,钼精矿品位可达到52%以上。金堆城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还可生产含钼57%以上的钼精矿作为生产高纯二硫化钼粉的原料,并且不影响回收率,省掉了钼精矿的强浮选工艺,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2)钼选矿技术改进
①选矿工艺
最初我国钼选矿工艺较简单,除杨家杖子矿务局、金堆城钼业公司采用一段粗磨粗选二段再磨再选较为复杂的工业流程外,其他,如栾川地区、葫芦岛地区、青田地区等钼矿选厂由于初期入选钼矿石品位较高、有用矿物嵌布粒度较粗,为了减少投入,采用一段磨选等较为简单的浮选工艺,钼精矿品位要达到45%都有困难,并且回收率较低。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工艺改进,我国钼选矿工艺大多采用一段粗磨粗选二段再磨再选或一段粗磨粗选三段再磨再选,大大提高了选钼回收率及钼精矿品位。
②选矿设备
我国在中细碎引进国外高效圆锥破碎机将碎矿粒度最低降到最终碎矿产品粒度90%达到-10mm以上,是每台球磨机处理能力提高5~6吨/小时,降低碎磨总能耗30%左右。
采用大型溢流型球磨机代替格子型球磨机,采用水力旋流器代替卧式球磨机,对细粒磨剥洗效果好,提高选别效率,可降低能耗30%以上。
在中间产品磨矿或擦洗上,国内钼矿山开始用立式磨机代替卧式球磨机,对细粒磨剥擦洗效果好,提高选别效率,可降低能耗30%以上。
我国钼粗选设备采用KYF/XCF系列中容积100~130立方米大型浮选机代替A型浮选机,在精选段采用浮选柱,可大大减少精选次数,提高回收率与精矿品位,降低成本。
③选矿药剂
剧毒氰化钠是黄铜矿、黄铁矿等硫化物的特效抑制剂,但它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危害,所以寻求低毒或无毒新药剂代替氰化钠一直是选矿界多年来的重大研究课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巯基乙酸钠代替氰化钠选钼抑杂,已于1994年成功应用于选钼的生产实践。经过10多年的生产实践,用巯基乙酸钠代替氰化钠,药量降低约三分之一,生产指标稳定,巯基乙酸钠代替氰化钠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钼精矿含铅超过0.2%,有的竟达1%以上,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影响产品出口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过研究探索和降铅试验,研究出了用磷诺克斯降铅并应用生产,取得了较大成功。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钼精矿中的含铅量降到了0.042%以下,达到了下段工序及外商的要求。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