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10个老板的“自白书”
2011年07月11日 10:7 30309次浏览 来源: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分类: 光伏
全产业链尤为重要
2006年,我当选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时,对太阳能还不是很了解,还是商会从事太阳能电池制造的朋友告诉我太阳能的发电成本是三四元。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太阳能成本降到一元钱需要30~40年,但2009年,太阳能发电成本已经降到了一元上下,事实上只用了三年。我相信,当太阳能的成本在不远的将来降到每度0.5元,同核电、火电、石油的成本一样时,那将是能源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从2006~2009年,汉能历经三年行业调研,进入薄膜太阳能行业。之所以选择薄膜太阳能电池,一方面是由于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属于第二代太阳能电池技术,与第一代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技术相比,具有环境友好、无污染、成本低、弱光下能发电,平均发电量高等优势;另一方面,汉能在薄膜太阳能电池方面拥有先进的自有技术,这是汉能进入薄膜太阳能行业的信心所在。
太阳能产业的特色,我总结起来是三个字:高(科技),大(规模),全(产业链)。太阳能行业空间是非常大的,我将之定义为高科技能源。太阳能即是高科技,又是能源。这样两个具有潜力的行业叠加,1+1不是等于2,而是1+1=11。据权威预测,到2020年,全球太阳能产业将达到300GW~500GW产能,总投资额3万亿元~5万亿元。所以,做新能源行业,跟其它行业不一样,它需要的投资很大。真正要想成规模,需要千亿级投资。以前很多中小企业,尝试做薄膜太阳能电池,都纷纷失败,原因是没有规模,产品成本高居不下,没有市场。
此外,太阳能行业是以科技为导向的行业,光做中游是不行的,战略风险非常大。很多生产太阳能电池板的企业,都只占据“微笑曲线”的下端,设备是进口的,产品是出口的。汉能则不同,我们的设备是自己制造的,产品核心技术是自己的,拥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这是汉能的一大优势。此外,汉能做太阳能,不光做电池,而是要整合全产业链:上游的高端设备制造,中游的组件生产,下游的发电。汉能并不仅仅是生产薄膜电池,同时围绕太阳能电池还形成了完整的清洁能源产业链。
想要领衔新能源革命,对企业来说还有一点不可或缺,就是软实力。在太阳能及新能源行业,单独一个企业是干不起来的,必须需要政府、合作伙伴的信任和支持。国家开发银行2010年年底给汉能43亿元薄膜太阳能贷款,它为什么愿意与汉能一起进入太阳能行业?是基于对汉能的信任,是基于国家对新能源行业的支持,这是令我非常感动的事。
诚然,在新能源行业,汉能人所面临的不仅仅是机遇,更有来自技术、市场等各方面的挑战。然而,多年在商海中的摸爬滚打,让我感到,我们往往高估了一到两年的变化,而低估了5到10年的变化。我们可能对一到两年的变化感到失望,而对5到10年的变化会感到惊喜。我相信,未来10年,国家的发展和强大会超乎我们的想象。
“三来一补”模式亟待改变
2004年,我们开始关注以太阳能产业为代表的绿色能源。我相信新兴能源产业整体提升所带来的市场机遇是不可估量的。
为了在新能源盛宴中分得一杯羹,实现太阳能发电配套设备制造的专业化,2005年3月我们成立了上海汉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可以说,我们是从半导体制造业的后台走向了光伏产品设备制造的前台。
尽管我们在太阳能装备制造行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国太阳能制造公司依旧沿袭着改革开放初的“三来一补”发展模式。
以太阳能电池片为例,几年前,从原材料到生产设备全部依赖进口,而最终产品全部用于出口。即使是现在,我国太阳能国产化装备和原材料供应也只占到一半左右,生产的太阳能电池90%以上用于出口。我想中国太阳能产业要真正做大做强,首先是太阳能装备制造的大与强。中国太阳能产业大而不强,原因在于很大一部分利润无可避免地被世界先进设备厂商“盘剥”。
所以经过这些年的思考,从我们导入先进技术到引领行业发展的发展实践来看,都指向着一条要制造更要创造的道路。
而这条道路也并非坦途。尽管我们原来从事的半导体行业与光伏行业有一定的关联,但是毕竟它们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此前,我们的设备(如线切割机)也曾经历过上马之后又被迫下马的事情。来我们企业进行测评的专家认为,产品的技术参数难以达到相应要求,如果匆匆投入生产,结果可想而知,于是重新再来成了迫不得已的事。为此我们也砸进去了不少钱。
所以,对于我们这种转型企业来说,从原有制造走向太阳能光伏设备制造,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我坚信,中国太阳能产业虽然经过几年快速发展,但仍处于上升通道并有非常巨大的发展前景。
目前,国内太阳能发电的应用正在提速,中国太阳能电池最大的生产商无锡尚德、常州天合、苏州阿特斯、浙江昱辉、江西LDK等“五朵金花”,未来还将增加产能,市场推广前景十分看好,这也为上海汉虹提供了巨大商机。当中国太阳能产业准备“弯道超车”的时候,我们将鼎力支持太阳能产业,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