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得其宜——黄花梨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举办
2011年09月29日 7:2 462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展览
黄花梨南官帽椅
官帽椅不用胶,直接拼装后就纹丝不动
为了迎接2011年暑期的到来,由首都博物馆主办、收藏家杂志协办的“物得其宜——黄花梨文化展”,于2011年7月18日上午,在首都博物馆礼仪大堂隆重开幕。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北京市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崔国民先生,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女士,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先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明式家具专业委员会会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张乃仁先生,专家代表、中国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馆研究员胡德生先生,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调研员哈俊先生等,首都博物馆黄雪寅副馆长主持了开幕仪式。郭小凌馆长、张乃仁教授分别为展览开幕致辞,表达了对展览的充分肯定和衷心祝愿,并与到场嘉宾一同为展览开幕剪彩。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参与本次展览的藏家,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明式家具专业委员会“2011黄花梨文化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市委组织部巡视组的领导及新闻媒体近百人次,开幕式结束后,到场嘉宾参观了展览。
黄花梨是一种产自中国海南岛“黎峒”的珍稀木材,它因质地坚实,肌理细腻,蕴含香馨等特征,受到历代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到了明代,黄花梨家具以其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的造型,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内圆外方”的伦理思想,彰显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恰恰符合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意致,也因此,黄花梨文化在明代发展到了高峰。
在这次展览中,首都博物馆与收藏家杂志合作,精心挑选了明清时期的黄花梨展品100余件套,分布在五大板块中呈现给大家。第一板块是“序厅”,展示了海外著名收藏家的旧藏,充分体现出了黄花梨制品在国际收藏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第二板块叫“史海钩沉”,这一部分通过对海南原住民早期制作的黄花梨用具、家具,以及后来带有南北方不同风俗特点的明式家具的展示,为观众讲述一段黄花梨从发现到发展再到辉煌的成长历程;第三板块是“淮南为橘”,在这一板块中,观众可以通过对比了解到,材质并不是决定家具价值高低的唯一因素,还要考虑到家具的精致程度和背景文化;第四板块是“巧夺天工”,这里主要通过一些家具模型和实物,介绍了古典家具的造型、工艺及榫卯结构等,同时还在展厅内设置了内花园、书房、厅堂、卧室四个家居场景,令观众仿佛身处古代文人家中,别有一番韵味;第五个板块叫“四海藏珍”,展示的都是本次展览中的黄花梨珍品。精致典雅的明代黄花梨玫瑰椅,明风明韵的黄花梨夹头榫独板翘头案、极为罕见的成对百宝嵌官皮箱及托盘、清代乾隆宫中的黄花梨僧帽式佛龛……相信当您漫步在展厅中,驻足在这些“天人合一”的艺术品前,您将深切地体会到什么是黄花梨文化的真正魅力。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0月16日,地点位于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A展厅。7月18日、19日两天,还在首都博物馆举行“2011黄花梨文化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深化展览的学术内容。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