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企:自主创新能力是这样炼成的
2012年06月08日 14:3 2715次浏览 来源: 人民日报 分类: 钨 作者: 蒋升阳
如今全球唯一拥有从钨矿山、冶炼到钨丝、硬质合金、钨异型材等深加工、钨二次资源回收完整钨产业链的厦门钨业,29年前仅是一个只有260万元资产和10万元自有资金、濒临倒闭的小氧化铝厂。厦门钨业靠什么创造奇迹?总裁庄志刚说,厦门钨业靠的是坚持不懈地进行自主创新,走出了一条“以自主创新培育人才、用机制选拔人才、以人才推进创新、以创新促进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厦门钨业的自主创新是被逼出来的。”厦门钨业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吴冲浒回忆说,当初如采用经典的钨冶炼技术生产仲钨酸铵,需要3000万元投资,濒临倒闭的企业根本拿不出这笔钱,而离子交换技术已被国外技术权威断言此路不通。在厦门钨业董事长刘同高(时任厂长)的率领下,吴冲浒等技术人员坚持钻研钨冶炼离子交换技术,仅用了30余万元资金就成功开发新型离子交换技术,并建立起年产300吨仲钨酸铵生产线。
厦门钨业从此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也有了自主创新的自信,走出了一条“原始创新+引进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的道路。在厦门钨业的发展史上,相同的设备从来只引进一条,绝不会将赚来的钱去买第二条。
厦门钨业推行技术人员等级制,按照学识、能力和对公司的贡献等,通过答辩考评,将所有技术人员分为一至三级核心技术人员和技术骨干,其中一级核心技术人员享受集团公司副总裁待遇;二级核心技术人员享受一级子公司副总经理待遇;三级核心技术人员享受中层管理人员待遇,构筑了技术人员成长通道。
在厦门钨业,人才不仅是专业技术人员,也包括生产一线的革新能手。导师制是厦门钨业培育人才的又一项制度。厦门钨业规定,对新进员工、尤其是新进大学生一律采用“一对一”的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从生产一线开始进行手把手培训,为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并把员工的培训考核与师傅的业绩考核捆绑起来。培训考核合格后,推行员工与岗位之间的双向选择、岗位竞聘制度。
厦门钨业历年投入的科研经费占年销售额的3%以上,科研经费大量用在了科技创新平台的创建上。以人才为核心,厦门钨业建立了从集团技术中心、主要子公司分技术中心到生产车间工艺技术创新小组的三级创新体系。
厦门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成为全国首批百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唯一的“钨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紧密结合的科研平台,培养和凝聚了一批在钨材料领域选矿、钨冶炼、精密刀具制造、机械设备制造方面颇具影响力的技术带头人。厦门钨业注重用项目引进领军型人才。根据企业产品研发的需要,引进了5名粉末冶金、刀具及材料加工领域的海归博士;从日本引进了两名世界著名的磁性材料专家;对携带科研成果加盟厦门钨业的科研技术人员,还制定了《携带科研成果加盟厦门钨业公司奖励办法》,通过对项目的竞争力、生命力和创造效益等情况进行价值评估,给予最多50%的利润分享。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