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华锡集团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简析

2012年07月05日 16:56 1212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先进单位

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

  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锡金属及其它有色金属矿产生产,包括探矿、采矿、选矿、冶炼加工及新产品开发的联合企业,主要产品为锡锭、锌锭、锑锭、铟锭、铅锭、银锭等有色金属产品,同时还生产铟靶材、硫酸亚锡、氯化亚锡、铸造锡基轴承合金等深加工产品。公司有下属厂矿、分公司、子公司共28个,在职员工1149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00多人。现有资产总额约80亿元。2011年主营收入55亿元,实现利税12亿。
  经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扩建,公司现已形成较稳定的五大生产基地:即南丹县大厂矿区矿山基地(主要单位有铜坑矿、广西高峰矿业公司、凤凰分公司、再生资源分公司等),河池市铅锑冶炼加工基地,来宾市锡、锌、铟冶炼加工基地,苍梧县佛子冲矿区铅锌生产基地(包括采选冶生产),柳州市有色金属新材料生产基地。
  公司属下的铜坑矿的日采矿能力达6000多吨,是国内最大的有色金属地下开采矿山之一,并采用了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无轨采矿设备;车河选矿厂、来宾冶炼厂都是全国知名的厂矿,其规模、装备和工艺技术等方面都处在国内领先水平。
  公司主要产品生产线都通过了ISO9000-2000版质量体系论证,质量体系覆盖了全部主要产品。其中金海牌锡锭为我国名牌产品,在伦墩金属交易所注册,获出口免检;电解铅、电解锌、锑锭、铟锭为广西名牌产品,畅销海内外。
  主要工作及经验
  (一)加大找矿勘探力度,增强资源保障能力
  主要工作:
  1、国家、地方政府和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入进行资源危机矿山深部和外围的矿产资源勘查项目
  勘查工作历时5年,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勘查工作时间为2005年10月到2007年12月,主要对黑水沟~大树脚区、铜坑深部区、长坡深部区三个预测区开展普查找矿和专题研究工作;第二阶段勘查工作时间为2008年1月到2010年10月,主要对黑水沟~大树脚区96号矿体进行边部控制,对羊角尖~茶山区开展普查及地面大功率电法探测工作。野外地质工作时间为2006年2月~2009年9月。
  本项目包括2个专题项目:广西南丹县铜坑锡矿成矿机制与预测模型专题研究和广西南丹县铜坑锡矿深边部综合地学信息研究与矿体定位预测专项研究。
  成绩:
  本项目于2010年6月完成资料综合整理与报告编制,提交《广西南丹县铜坑锡矿接替资源勘查报告》初审送审稿,11月完成终审送审稿。2011年4月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在广西南宁市进行终审,终审意见认为:该项目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工作质量基本符合规范要求,地质找矿取得重大进展。成果报告资料齐全,资源量估算正确,同意通过评审,报告质量评分为92分,评为优秀。
  项目提交(333)资源量:矿石量5715万吨,金属量锡25074吨、锌2492193、铅105872吨、锑18380、铜92386、银2067吨。2009年对黑水沟-大树脚矿段详查,备案(122b+332+333)资源储量:矿石量5152万吨,金属量锡17202吨、锌2127173吨、铅70367吨、锑32467、铜84584吨、银1620吨。扣除备案部分,新增矿石量563万吨,金属量锡7872吨、锌365020吨、铅35505吨、铜7802、银447吨,锑减少14087吨。
  2、高峰矿区105号详查工作
  2006年7月二一五地质队对105号矿体开展了详查工作,重新提交了105号矿体详查设计,于2008年6月提交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巴力-龙头山矿区锡多金属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提交资源储量:332+333矿石量3216084t,金属量:Sn 39402t、Pb 114107t、Zn 420608t、Sb 108947t。
  报告于2008年7月3日,由中国矿业联合会咨询中心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评审,核实报告已通过审查。
  (二)全力推进大厂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
  广西大厂矿田是我国重要的锡铅锑锌铟资源基地,矿田内含有锡、锌、铅、铜、锑、钨、砷、硫、金、银、汞、萤石以及分散元素铟、镉、镓等15种具有工业价值的矿产;矿物种类繁多,嵌布特性复杂,是国内难选、冶的典型代表。截止2010年底,示范基地内主要的资源储量为:矿石资源量11967.54万吨、尾矿资源量2298万吨。其中金属量:锡334530.6吨,铅+锑581109吨,锌282944吨,铟786.1吨,铜82132吨。大厂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我国锡、铟等有色金属的生产及市场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建立大厂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受到了广西和国务院的重视。通过努力争取,华锡被批准成为该示范基地建设的主要承担企业。公司成立了以苏家红总经理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并建立了相关制度 ,积极开展工作。
  1、科学合理规划,统筹基地建设
  华锡集团以高起点高标准要求进行基地建设,请国内最顶尖的同济大学规划院对大厂矿区进行全面规划。将巴里选矿厂、长坡选矿厂撤离城区,实现工业、生产、生活统一协调配置,把大厂矿区建成生态和谐、环境优美的和谐矿区。
  基地建设规划目标:
  (1)盘活资源量目标
  到2015年,示范基地盘活资源量5408万吨(表1),其中:难采锡多金属原生矿资源630万吨(细脉带矿体131万吨,91号矿体难采矿体61万吨, 92号矿体难采矿石418万吨,高峰矿区100号矿体难采矿石20万吨);低品位锌金属多金属矿资源4161万吨;地表低品位锡多金属氧化矿资源217万吨;尾矿资源400万吨。
  (2)提高矿产资源回收率目标
  到2015年,示范基地主要金属平均采选回收率在2010年的基础上提高2~5%,平均冶炼回收率提高3~15%,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达50%以上(表2)。2011~2015年预计产生效益44亿元。暂不能综合开采或者采出后不能综合利用的矿产及含有有用组份的尾矿资源,基本得到妥善保护和处置。
  (3)绿色矿山建设目标
  到2015年,矿山选矿废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5%以上;示范基地种活成树20万株(名贵树种),种植草皮面积5万平方米,建造种植2万多平方米花圃;进一步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监督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做到废石不出窿,选厂尾砂部分充填井下采空区,少部份压实干堆处理或固化堆存,基本实现无废开采;将示范基地建设与地灾治理、节能减排、和谐矿区和绿色矿山建设统筹考虑,共同推进,为矿区周边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逐步建设成为绿色矿山。
  (4)科技创新建设目标
  在现有成果推广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大厂矿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配套研究,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综合利用技术服务平台(博士后工作站、广西铟锡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西锡多金属矿物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出矿产资源开发先进实用技术,不断提高示范基地综合利用科技水平,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
  (5)矿区和谐建设目标
  积极帮扶示范基地周边的群众就业创业,解决增加致富门路,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促进当地农村社区的发展。到2015年,大力改善示范基地内及周边的交通条件和城乡风貌;解决示范基地内农民就业问题,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安排大树脚屯和更庄屯约150人就业,给矿区农村困难住户提供适当补助;协助解决拉么村七队生活饮水问题等。
  大厂锡多金属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投资总费用估算为249660万元。资金由企业自筹和申请国家专项资金两部份组成,其中:申请国家专项资金支持41000万元,自筹资金208660万元。
  2、抓好重点专项改造工程,提高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
  (1)92号锡多金属矿体回采工艺改造及多灾源重叠难采矿体综合回收工程
  工作进展情况:完成井下505水平T416、T417充填统系改造、405水平东盘区部分充填道的施工,完成455水平T702-703单元、92-1#空区的充填治理工作。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完成了铜坑矿水处理技术研究。完成残矿形态和空区探测,放矿模拟试验, 爆破模拟试验等工作。完成92号锡多金属矿体和多灾源重叠难采矿体的开采现状调查与多灾源复杂矿体三维数字矿床模型构建。完成10万m3机械覆土工作。
  技术研发: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合作已完成了《高应力条件下矿柱群安全开采技术研究》、《复杂充填体下残留矿柱回采技术研究》;与长沙矿山研究院开展了充填系统建设研究、全尾砂结构流充填工艺技术研究。
  阶段性成果:回收难采矿体资源矿石量65万吨,利润总额9060万元。提高矿体的采矿综合回采率2%。
  (2)铜坑低品位锌多金属矿资源综合利用工程
  工作进展情况:通过了立项批复及自治区环评核查。2010~2011年,完成了部分辅助生产设施的建设及4158.9 m开拓系统工程的施工;完成了选矿工艺流程设计和试验及配套选矿厂的方案设计及、厂址选择等工作。
  技术研发及推广新设备:企业与中南大学联合开展锌多金属矿体开采技术经济模型研究、深部缓倾斜薄矿体集中化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的研究、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的研究。引进瑞典ST-2D铲运机和4台瑞典空压机,并应用于井下作业。
  (3)地表低品位氧化矿、100号矿体无序空区残留破碎矿柱群安全开采工程
  空区残留破碎矿柱群安全开采工程进展:已建设充填系统,正在施工回收资源坑道工程。
  阶段性成果:回收难采高品位资源4.872万吨,年利润总额1.7179亿元。
  地表低品位氧化矿开发工程:为加快推进高峰矿区地表低品位氧化矿综合开发利用工作,高峰公司以资源优势与广西金山铟锗冶金化工有限公司技术优势结合,双方签订了相关协议。金山公司决定在南丹县车河镇工业园区新建一套年处理氧化矿石30万吨的选、冶联合生产线。根据矿区氧化矿的高铁高硅及泥化程度大的特点,开发出符合生产应用的“联合法”新工艺流程新。
  (4)105号矿体高温深井安全高效低固废开采工程
  正在前期设计及准备工作阶段。
  (5)低品位锡多金属矿选矿工艺技术改造工程
  进展情况:完成了前段重选抛废技术优化及工艺改造、细粒锡石浮-重工艺改造已试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生活区、 尾矿库区进行生态修复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车河选厂硫砷回收车间建成投产,采用“磁-浮-重”流程从硫铁精矿中综合回收硫、砷和锡金属。
  阶段性成果:锡选矿回收率提高2.07%,锌回收率提高1.30%。生态修复效果较好。每年综合利用硫铁精矿10万吨,效益2000多万元/年。
  (6)粗锡冶炼节能减排改造工程
  完成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合理用能评估、工程设计等前期工作。主体钢结构厂房已经完成建设。已完成10米以下构筑物的建设。完成主要成套设备和关键设备的订购货。
  (7)锌高渣多金属综合回收工程
  完成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合理用能评估、工程设计等前期工作。完成原料库厂房、干燥窑厂房、烟化炉厂房、收尘厂房和烟气处理建筑物建设。完成烟化炉炉体、电收尘器、滤筒收尘箱的安装。已进入试生产阶段。
  (8)铟锌系统节能减排综合利用改造工程
  完成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合理用能评估等前期工作,已完成工程初步设计、关键工程技术考察工作。
  (9)复杂锡多金属矿选矿节能环保工程
  选矿废水深度治理与循环利用工程正在建设,完成了主体工程的建设,项目建成后,实现尾矿库回水大部分回用,年可节约用电770万度,选矿回水率可达到96%。
  (10)尾矿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
  已委托柳州华锡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开展研究,初步完成了选矿试验工作。试验结果可行的流程:“浮-重联合流程”,用浮选方法可以得到含锌为35~38%的锌精矿,锌的回收率为38%左右,用重选方法可得到含锡48%的锡精矿,锡回收率为18%左右。
  (11)鲁塘尾矿库治理及尾矿干堆工程
  鲁塘尾矿库清污分流工程:完成截水沟长约1920m, 50m3沉砂池一座,可以将约0.8 km2的尾矿库汇水实现清污分流,完成工程投资额约为290万元。
  鲁塘尾矿库防渗漏治理工程:2011年投入费用127.7万元,铺设土工布约20000m2,堆积子坝300m3,混凝土注浆约50m3。
  鲁塘尾矿库尾矿干堆工程: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过滤厂房、浓密机等土方开挖工程、地质勘探等工作,完成投资约100万元。
  阶段取得的成果:基础水文地质图(1;10000)已基本测绘完毕,可以作为整个鲁塘尾矿库岩溶渗漏状况补充评价勘查的基础图件;初步建立起了库区及周边地下水动态监测网。初步确定了大厂地块地下水排泄口。
  3、大力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1)与美国硅谷技术合作,加快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新技术研发,通过制备高纯度高密度铜铟镓硒薄膜靶材,提高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并应用高端新技术建设一套现代化的生产工艺流程。
  (2)加快铟靶材高性能规模化建设。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ITO→珠子磨制浆→滑铸成型→无压气氛烧结”工艺,建设一套100吨/年“高性能ITO靶材”生产系统。
  (3)推进取代铅酸电池的铅氧电池研发。与国内已掌握铅氧电池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共同研发新产品,合作建成一个铅氧生产基地,使之成为华锡主力产品之一。
  (4)在广西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的统一协调下,在河池境内择地建设一个15万吨锌、3万吨锑的冶炼厂。
  4、加大科研投入,实现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针对大厂矿区锡多金属贫矿和难利用复杂尾矿采、选冶关键难题,与国内科研院所开展了共27项攻关和研发项目(其中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7个专题的科技攻关),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1年华锡集团公司投入研发费用2825万元。
  (1)“ 复杂难采地下残留矿体开采关键技术研究 ”,该课题已按攻关计划基本完成,进入课题验收准备阶段。
  (2)《车河选矿厂优化前重工艺、提高前重抛废率产业化应用》与《车河选矿厂细粒级锡石回收新工艺产业化应用研究》项目分别在选矿二车间、一车间成功实施后,在原矿品位进一步降低的情况下,截止今年10月底,车河选矿厂锡回收率为73.10%,比去年提高1.92个百分点;锌回收率为73.92%,比去年提高0.6个百分点。总体指标良好,效益显著。
  (3)大型浮选机的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已进入工业试验阶段。试验结果表明,该设备具有能耗低、指标高、容易实现自动控制,有望取代传统浮选机,推动选矿装备升级。
  (4)《高浸渣烟化尘综合利用研究》项目,已完成小试验,取得了铟浸出率95~97%的较高指标,较之来冶原自行研发的铟浸出率70~75%高出20个百分点,今年有望完成扩大试验的攻关目标。
  5、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构建生态和谐矿山
  (1)请国内最顶尖的同济大学规划院对大厂矿区进行全面规划。将巴里选矿厂、长坡选矿厂撤离城区,实现工业、生产、生活统一协调配置,把大厂矿区建成生态平衡、环境优美的和谐矿区。
  (2)启动大厂矿区绿色矿山建设,实施“十、佰、仟”工程。用3年时间,投资3000万元,完成矿区400万平方米生态绿化,种植20万株景观名贵树种,配套建设大面积绿地、草皮和花圃。
  (3)车河选矿厂实施尾矿库覆土植被和厂区绿化美化工程。灰岭尾矿库完成覆土植被面积86000多平方米,库周生态修复绿化面积2000多平方米,库区植被绿化已初具规模,形成景观。厂区内建有3个休闲公园,已种植乔木1万多株,种植灌木约14万平方米,草皮覆盖面积4万多平方米。2011年12月,车河选矿厂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6、打造超一流专业团队,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建设
  制定了“十百千 ”人才工程。力争培养十个领军人才,引进培养百名硕士、博士高技能人才,打造千人专业技术团队,提升博士后工作站水平,推进广西铟锡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西锡多金属矿物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起动广西地下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五)落实环境倒逼机制,全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广西区党委、政府《关于开展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的决定》精神,华锡集团结合《广西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及《广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积极开展环境整治、隐患排查、建设绿色矿山等工作,推动华锡的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1、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工作开展
  一是及时进行动员部署。由公司董事长主持召开动员会,传达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的决定》文件精神,研究部署工作方案。二是迅速成立组织领导机构。集团公司成立以董事长、总经理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下属各二级单位成立以本单位一把手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抓好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三是认真制定方案。公司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明确责任、目标和重点内容,为工作有序开展提供基础。
  2、迅速全面开展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1)开展环境风险评估
  邀请国家环保部下属的环境风险评估中心对所属企业进行环境风险评估,查找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并提出指导性整改意见,为企业加强内部环境管理、防范环境风险和预防突发环境事件提供技术支持。
  (2)开展自查自纠,落实隐患整改
  公司下属各二级单位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开展地毯式隐患排查,重点对产污、排污环节,环保设施、设备等进行排查,隐患排查工作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点,不留死角。并且建立长效机制,各二级单位每月、车间每周,班组每班坚持自查。对风险评估及自查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均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按照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的要求落实整改。
  (3)加强环境监控
  各污染物排放口均已安装重金属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外排污染物中重金属浓度,并与地方环保局环境在线监控中心联网。尾矿库、危化品储存使用岗位、环保设施及各排污口等重点部位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污染事故发生。
  (4)大力开展环保项目建设
  公司按照源头减排、末端治理的总体规划,投入巨资开展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三废治理等多项环保项目建设。
  高峰公司、铜坑矿实施矿区雨污分流工程,矿坑水循环回用工程;车河选矿厂实施灰岭尾矿库雨污分流工程,尾矿库加压回水工程,难处理锡多金属矿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来宾冶炼厂实施厂区雨污分流工程,多金属富铟高铁锌精矿冶炼综合回收资源化利用工程。通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水循环利用率,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
  高峰公司、铜坑矿实施矿坑废水(强化混凝+离子交换)深度治理工程;车河选矿厂实施选矿废水(树脂吸附法)深度治理工程;来宾冶炼厂实施冶炼废水(混凝沉淀+过滤+氧化吸附)深度治理工程。通过末端治理,降低废水重金属含量,提高外排水质,实现重金属污染物减排。
  3、依靠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
  (1)全面推进传统工艺升级改造
  ①、高峰公司实施无固体废弃物采矿新技术。选矿尾矿砂滤干后,通过充填站对井下空区进行充填。
  ②、铜坑矿实施全尾矿结构流充填采矿新技术。原空场采矿法改为充填采矿法,将选矿尾砂浓缩后输送到充填站添加水泥,然后输送到井下对采空区进行充填,井下废石直接井下充填空区,固体废物不出窿。
  ③、再生资源分公司实施选矿工艺升级技改。引进先进设备,实行磁选作业粗-精-扫。升级技改后,选矿工艺调整为“重-磁-浮-重”,可有效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同时降低作业劳动强度,减少尾矿产生量,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④、车河选矿厂实施选矿工艺升级技改。通过与国内知名院校联合科研攻关,实施前段重选抛废工艺改造,有效提高前重抛废率,实现提高主流程入选品位,降低选矿电耗、水耗和药剂消耗;通过与华锡有色设计院联合攻关,锌尾回收硫砷试验取得成功,在流程内新建一套硫砷回收系统,回收尾矿中硫铁矿和砷矿物,有效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有害物质排放。
  ⑤、来宾冶炼厂实施冶炼工艺升级技改。引进国际领先的Ausmelt熔炼技术,有效提高金属回收率,同时实现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以自主研究创新的“热酸还原浸出-赤铁矿法”工艺改造现有的“热酸浸出--铁矾法工艺”,建成10万吨/年锌生产线,提高锌冶炼回收率,通过采用烟化炉处理,综合回收利用浸出渣中的锡、铅、锑、银。
  (六)强化安全生产管理
  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理念,从扎扎实实做好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入手,狠抓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全年投入2394万元安全资金),对重大危险源、井下地压监控、空区治理、危险化学品、重点作业岗位等加强监管,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切实得到加强,形成一个制度建全、责任明晰、有序可控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集团公司全年无较大人员伤亡事故、无较大设备事故、无较大火灾事故、无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死亡为零,重伤事故为零。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