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依靠科技创新 发展绿色矿业

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加快推进转型跨越发展

2012年07月05日 17:25 541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先进单位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金川集团公司基本情况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川公司”)是甘肃省人民政府控股的以矿业和金属为核心的垂直一体化、相关多元化的大型矿业集团,是中国镍钴生产基地、铂族金属提炼中心和北方地区最大的铜生产企业,主要生产镍、铜、钴、铂族贵金属、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产品、化工产品、有色金属化学品等,被誉为中国的“镍都”。
  金川公司成立于1959年,历经艰苦创业、科技兴企、走向世界三个不平凡的发展阶段。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金川公司作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骨干企业和甘肃省工业企业排头兵,已成为全球同行业中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先后荣获全国质量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工业大奖、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目前,已形成镍产品15万吨、铜产品60万吨、钴产品1万吨、有色金属加工材19.3万吨、化工产品280万吨的生产能力。钴产量居世界第二位,镍产量居世界第四位,铂族金属产量居国内第一位,铜产量居国内第三位。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国家首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国家首批“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全国37家,有色5家)和国家“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优秀矿山企业”(全国98个,有色15家)。
  “十一五”时期,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013亿元,利税总额331亿元,其中利润204亿元;生产镍57万吨、铜150万吨、钴3.2万吨、铂族贵金属9671公斤、化工产品824万吨。
  201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0亿元,成为甘肃省首家营业收入突破千亿的企业,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92位、制造业第34位、有色冶金及压延加工第2位、对外贸易500强第85位。
  公司“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和目标,以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为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资源战略和资本运营为依托,加快跨国经营的步伐;以技术进步和项目建设为载体,推动公司健康快速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着力点,构建合理的产业体系;以机制完善和管理提升为手段,提高公司运营效率;以企业文化为支撑,增强凝聚力和发展活力,实现公司新的跨越发展。
  公司“十二五”发展目标是:有色金属及加工材年产量过150万吨,稀贵金属过350吨;化工产品450万吨;煤炭1000万吨;营业收入确保2000亿元,力争2200亿元;利税总额确保100亿元,力争120亿元;资产总额达到1500亿元,把公司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经营集团。
  公司的发展战略是:构筑资源优势、深化科技创新、加强资本运作、实施跨国经营。
  公司的总体发展思路是:资源与资本同抓、传统与新兴并举、科技与项目带动、党建与机制创新、民生与社区和谐。
  公司的远景目标是:进入世界500强,建设百年金川,实现基业常青。

  二、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促进公司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50多年来,金川公司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提升公司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国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金属提炼中心。
  金川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已与国内外70多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持续进行跨系统、跨行业、多学科的科技联合攻关,科技创新成果始终支撑着金川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1978年,金川公司就被国务院列为我国资源综合利用三大基地之一。之后共开展了660项科研专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60项,用于生产实践的160项,158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技联合攻关极大地提高了金川公司合理开发资源综合利用的水平。与1978年相比,镍的选冶回收率提高了26.46个百分点;铂、钯、金的冶炼回收率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锇、铱、钌、铑的冶炼回收率提高了十多倍,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由原来的7种增加到13种,1989年,公司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6年,“金川镍的综合利用”被列为国家“八五”期间为国民经济贡献巨大的全国十大攻关成果。
  “十一五”以来,公司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依靠科技进步,立足全球发展,实施国际化经营”的发展战略,共安排了294项公司级科研攻关项目,承担国家级、省级项目10项,获得重大成果72项;共完成68项国家标准、56项行业标准制修订,主持1项、参与3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共申请专利321项,已授予专利161项,技术成果转化率达到70%以上。
  稳定增长的科技投入和大规模、长周期的科技联合攻关,使公司在采、选、冶生产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掌握了高氧化镁镍精矿闪速熔炼技术、非金属化高镍锍加压浸出--镍钴萃取分离--电积镍生产技术、全氯化介质高等级电积钴生产技术、羰化冶金生产技术、红土矿提取冶金技术、镍铜硫化矿生物冶金提取技术等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同时高地应力矿岩破碎条件下高强度、高回采率机械化坑采技术、抑镁提镍高回收率选矿技术、高镍铜精矿自热熔炼-电解铜技术、高品质电解镍生产控制技术、羰化冶金生产技术、从低品位原料中提取、制备高纯铂族金属技术、铜钴矿提取冶金技术等核心技术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为金川铜镍多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位居世界前列的综合技术实力,使金川公司成为世界上极少数能够将多种有价金属在同一工厂内实现分离提纯的企业,镍铜钴等主要产品质量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居国际先进水平。技术创新对公司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60%以上。
  “十二五”期间,金川公司将实施“创新机制、重点跨越、培育产业、引领发展,支撑实现公司“十二五”规划和远景发展目标”的技术创新战略,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摆在“十二五”发展的突出位置,展开新一轮科技联合攻关。科技攻关共分矿产资源全球获取、矿产资源有效利用、新产品开发及新产业培育、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及节能环保和工程技术集成等五个层面。科技工作方针是:“瞄准世界先进水平,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为重点,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在更大的结构上形成技术创新、资源拥有、综合利用、资本扩张和绩效显著的大循环体系,使金川集团转型跨越和跨国经营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和扩张力。

  三、加快金川铜镍示范基地建设,不断提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不断扩大金川公司矿产资源的拥有量,是金川公司转型发展的生命线;不断提高金川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是金川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金川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幅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和转变矿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应用先进成熟适用技术为支撑,以扩张生产经营规模、经济总量和提升经济质量为目标,以实施重点项目和建设绿色矿山为抓手,积极开展地质找矿、扩大矿山生产规模、盘活金川铜镍低品位矿资源总量和加强共伴生元素的综合高效回收,增强了资源保障能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金川特色的生产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工艺技术标准,在有色行业和全国具有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推广的作用。
  “十二五”期间要把金川建成行业一流、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铜镍多金属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主要做法是:
  一是强化地质综合研究,加大金川矿山深边部找矿,增强金川矿山资源保障能力,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本着“立足金川、摸清家底、全面拓展”的地质找矿思路,由原来的“就矿找矿”、“探边摸底”转变为对矿区周围成矿地质环境和成矿演化规律的系统研究、综合评价、综合利用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新阶段,促进深边部找矿突破。
  “十一五”期间,公司消耗自有资源3280万吨,但通过地质找矿和收残矿找盲矿,新增地质储量5693万吨,其中镍金属量58.78万吨,铜金属量43.9万吨。
  二是逐年扩大生产规模,加大边角矿、盲残矿的回采力度,综合提高矿山三率指标。重点攻克、完善和优化了金川矿山高应力条件下深部大面积多中段连续开采的成套工艺技术和金川低成本充填综合技术,金川矿山生产规模由“十一五”初期的500多万吨,扩大到目前的800万吨。同时,公司致力于资源综合利用,以提高资源回收率和利用率进行科技联合攻关,矿石损失、贫化率控制在5%以下,矿石回采率达95%以上、选矿综合回收率超过81%。
  三是持续加大低品位矿石的利用力度。截至2011年底,金川铜镍矿保有资源储量中低品位矿石资源量占总矿石储量的71.2%,总储量超过3亿吨,低品位矿石的平均品位为0.6%。
  “十一五”末期,金川矿山采矿规模已经超过730万吨,其中低品位硫化镍矿的开采规模仅占30%左右。
  “十二五”末期矿山产能将由目前的730万吨,增长到2015年的1000万吨,而低品位铜镍矿石利用率将超过50%。
  目前龙首矿西二采区低品位硫化铜镍矿开采和金川矿区东部低品位矿石开采工程立项实施并陆续开工建设,标志着金川硫化铜镍矿床低品位资源综合利用已拉开了序幕。
  四是不断加大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力度,实现了资源节约。“十一五”期间,公司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不断加大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的规划和实施,1万吨/年白烟灰综合利用项目建成投运,黑铜渣综合利用生产电积铜项目建成并实现达产达标,冶炼含铜废渣循环利用工业废酸生产高品质硫酸铜项目建成投产,110万吨/年铜炉渣选矿工程已开工建设。投资建成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利用尾矿砂、粉煤灰代替细砂、水泥的矿山井下膏体泵送充填工程。目前矿山每年可利用粉煤灰、锅炉渣5万多吨,利用冶炼水淬渣12万吨以上,利用尾矿砂10万吨以上,年节约水泥1.8万吨,降低了矿山井下充填成本,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堆存,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同时公司积极采取就近、互补、分类、共生等多种方式推行固体废物的再循环和再利用,使金川公司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率不断提高,固废综合利用量较“十五”末增加约70%。
  五是继续加大金川铜镍矿共伴生元素的综合利用力度。利用金川矿产资源共伴生有价元素多的资源优势,加大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在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提取和利用稀贵金属,实现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继续加快“金川铜镍矿伴生铂族金属高效回收与综合利用”项目的建设进度,加快工艺技术研究,高效回收铂、钯、金等稀贵金属,通过项目建设,大幅提高金川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使回收利用的元素由16种将增加到18种,共伴生镍铜金属综合利用率达到72%。
  六是全面实施二氧化硫回收利用项目建设,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2006年以来,公司共投入10.3亿元进行二氧化硫污染治理,先后实施了硫酸挖潜技术改造、70万吨/年硫酸生产系统以及回转窑烟气制酸工程等项目,并配套建设了硫酸贮存和运输设施,形成了与镍、铜冶炼生产相配套的二氧化硫烟气综合回收利用设施。
  通过科技联合攻关,研制出冶炼烟气网络配置技术设备,使30多台炉窑浓度不同的二氧化硫烟气实现了全部回收。公司利用镍、铜冶炼二氧化硫烟气生产硫酸的能力已由“十五”末的95万吨/年提高到目前的252万吨/年以上,亚硫酸钠生产能力提高到15万吨/年。冶炼烟气二氧化硫利用率由“十五”末的81.5%提高到96.1%,提高14. 6个百分点。
  七是加强废水处理设施及中水回用设施建设,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十一五”以来,公司不断加大工业水的重复和循环使用,按照“源头减排、按质分流、集中处理、分级回用”的原则,大力实施节约用水综合技术改造工程,先后建成50000吨/日污水处理站、8000吨/日含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站、三厂区“4+1”废水处理站等废水处理设施。
  组织实施了5000吨/日含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站改造项目、镍铜冶炼酸性废水减排再利用项目、三厂区中水回用管线建设项目、尾矿提浓与以中水替代回用水输送尾矿等节水项目,完善了厂区废水排水管网及中水回用设施改造等废水综合利用项目,实现了工业废水源头治理、分级处理、集中回用的总体目标。
  中水回用量由“十五”末的78万吨提高到1320万吨,提高近17倍,有效地缓解了金昌地区的供水矛盾。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