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冶金集团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利用简析

2012年07月05日 17:35 503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先进单位

  三、先进事例(案例)
  案例一、云南澜沧铅矿老厂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
  云南澜沧铅矿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产银矿山,采矿冶炼始于明朝,有600多年继续开采的历史。2007年以来,矿区探明保有的资源趋于枯竭,矿山服务年限不足5年,面临资源严重危机。
  2006年,在国家和云南省政府的支持下,云南澜沧铅矿老厂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正式启动。由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有色地质楚雄勘查院及云南澜沧铅矿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在类比本部开采区矿体的成矿特征,重点研究矿区的矿化类型和成矿地质条件,总结成矿规律与找矿标志,确定矿化富集的有利空间,注意深部岩体与成矿关系,指导深部的找探矿工作部署。
  通过实施老厂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取得了重要理论成果:即以多种有利成矿要素有机耦合的“六类一体”矿化系统结构和“三层叠三带”的矿化空间组合型式为核心的“双成矿系统同位叠加”成矿模式。
  该项目取得了三大找矿突破:识别主断裂带中的矿体群,新增铅锌金属量43万吨、银483吨;发现和确认火山喷流沉积型含铜黄铁矿矿体,探明铜金属量12万吨;确认新型斑岩细脉-浸染状钼(铜)矿体,其找矿潜力巨大(大-超大型),并将成为保障矿山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接替资源。
  2009年11月,全国危机矿山找矿成果现场交流会在集团所属澜沧公司召开,国土资源部领导及与会专家对云南澜沧老厂危机矿山找矿项目给予高度肯定和评价。2011年11月,澜沧公司获邀参加国土资源部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危机矿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工作总结会”,并获得“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先进集体”。
  澜沧老厂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突破得益于以下做法:
  1.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充分考虑危机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工作的重要性,公司领导班子决定由公司主要领导直接负责,把勘查项目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紧抓好,强有力推进了找矿工作的进度。
  2.统筹兼顾,综合找矿
  改单一的Ag-Pb-Zn-S找矿为多种类型的找矿,尤其加强新发现的含铜黄铁矿矿体群和斑岩型Mo(Cu)矿群的勘查,不断注意W、Bi等新矿化类型的识别。
  3.明确目标,深浅并举
  在地质找矿中,中浅部以火山喷流沉积型为主攻目标,中深部以斑岩型Mo(Cu)多金属矿体为主攻目标。找矿工程同时兼顾上、下两套成矿系统,深浅并举,立体找矿。
  4.“两条腿”走路,分步脱危
  中浅部传统资源的找矿以“增储保产”为目的,缓解近期矿山资源危机。中深部斑岩型Mo(Cu) 多金属矿体为新型接替资源,解决矿山中长期资源危机,保障矿山可持续发展。
  5.围绕靶区,分期交叉突破
  根据矿区不同地段及不同深度成矿地质条件、采空区大小及工程控制程度等条件不同,具体分析找矿靶区的实际情况,分期又有交叉地实施找矿工程,前后衔接、递交推进与突破。
  6.院企结合,注重综合地质研究
  在加强找矿工程的同时,同步开展相应的综合研究,及时发现新的矿化类型和新问题,指导找矿,少走弯路,提高勘查效益。形成了“高校-勘查-矿山”三结合开展地质研究与找矿勘查。
  案例二、云南文山斗南锰矿的环境治理建设
  基本情况
  云南冶金集团所属云南文山斗南锰矿位于云南省文州砚山县阿舍乡境内。斗南公司斗南锰矿年产锰原矿20万t,属大型矿山。
  由于多年的矿山开采,斗南锰矿嘎科矿区南翼1730m中段以上,已经形成采空区。随着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改变或影响,矿区产生了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以及废石堆、废弃坑道、潜在滑坡。
  斗南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的面积达1231亩,同时需要搬迁嘎科新寨、嘎科老寨两个自然村,异地新建嘎科新村,移民搬迁57户300余人。
  环境治理的主要内容
  矿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面塌陷坑回填采矿废石量为4140m3,表层覆土590m3。矿区地表裂缝治理灌浆量为557m3。 建立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系统,系统监测矿山地质变化和水土保持情况。
  矿区绿化工程:选用杨梅树苗1.86万株,柏枝树苗0.28万株,按间距4m×4m的要求,对嘎科404亩土地进行栽种。
  嘎科新村移民搬迁建设工程:新建移民住宅57幢,民房修建单户占地169m2,每幢民宅建筑面积71m2,双层砖木结构。新建小学教室一幢、建筑面积169m2,教师宿舍一幢、建筑面积62m2,学生公厕1座(59.9m2),活动操场950m2。
  实施效果
  通过斗南锰矿地质环境的全面治理,现已消除矿业活动对矿区产生的负面影响,保障矿山及周边村民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通过对地表塌陷及裂缝的处理、地面乱堆废弃废石堆的治理及植被恢复,根据地质环境特征,将地质环境治理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形成和建立了一套符合斗南矿情的地质环境治理新模式;
  改善和减轻了矿区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减少了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实现了矿山生产与矿区恢复治理相结合,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统一,为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改善了矿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明显提高,从而促进和实现矿山、地方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和谐及可持续发展;
  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实施,使斗南锰矿的地质环境得到初步治理,促进了斗南锰业安全、持续地开展矿业活动。

  四、“十一五”工作的几点体会
  ㈠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目标定位
  紧紧抓住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未来产业技术进步的方向,采用先进适应技术改造提升和建设发展集团产业。确保科学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着力打造行业领先企业,努力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
  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构造和谐的发展理念
  依靠职工办企业,真正做到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发展人,与职工共建共享集团改革发展成果。
  ㈢始终坚持着眼长远、超前谋划的战略眼光
  集团按千亿目标启动“十二五”规划,明确集团发展目标和方向。
  ㈣始终坚持把资源、技术、人才工作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得资源者得天下,占领技术制高点就能引领未来发展,拥有人才就能拥有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㈤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和资本化、证券化的发展方向
  发展越是加快,改革越需深化,体制机制越需创新,从而激发创造活力和发展动力。同时要通过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实现资产经营与资本经营、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融合,借助资本动作的杠杆作用加速集团改革发展。

[1] [2]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