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田铜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012年07月06日 22:11 552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先进单位

  三、重视节能环保,建设绿色生态现代工业企业
  公司恪守“生态比生产更重要”的环保理念,贯彻“守法达标,清洁生产,持续改进,绿色金田”的环境方针,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意识创新等途径深入开展节能环保工作,实现了清洁生产、绿色发展。
  1、建立高效的废水处理与再利用优化工程系统
  公司投资2000余万元兴建一座处理能力1000m3/h的循环水处理中心,总占地面积5580平方米,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叠片式过滤器(过滤精度达到100微米)、斜管沉淀池、周边刮泥机和在线监测等设施,系统自动化程度高,能有效保证处理水质达标,同时降低水中的污泥量。系统产生的污泥通过压滤机处理后可用作水泥生产的添加剂,实现污泥资源化,无二次污染,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公司建立了“大循环和小循环相结合”的循环水综合利用网络:即各个分子公司工业用水先在分子公司内部进行冷却循环利用,其中冷却水只是经过结晶器内的冷却水管并不和产品直接接触,从源头控制、减少水质污染。内部无法再循环使用的工业水进入公司循环水处理中心处理后再回用至生产线或绿化灌溉。每年可以节约新水约20万吨。
  大、小循环相结合的水处理方式,极具公司循环经济特色,年处理水量达650万吨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6.7%,实现了工业用水集中处理和废水零排放。
  2、废气净化与工业除尘新技术的应用
  铜合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是高温烟气和烟尘。公司近年来自行开发了布袋收尘技术,以布袋除尘器代替水膜除尘器,使收尘效果和收尘效率大幅度提高。新装布袋除尘器52套,共计投资2000多万元,结束了水膜除尘的历史,彻底杜绝了水膜的二次污染,不但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每年可回收520吨含金属粉尘,所有烟气监测出口排放浓度符合国家二级排放标准。既降低了环境的压力,又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该装置已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另外,在节能降耗方面,公司也开展了多项技术创新和改进,产品能耗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且保持了每年不断下降的趋势,综合能耗从2009年的214.64千克标煤/吨下降到2011年的167.66千克标煤/吨,降幅21.89%;水耗从2009年的2.07立方米/吨下降到2011年的1.49立方米/吨,降幅28%。
  扎实做好环境保护,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彻底做到“烟不往天空冒、水不往河里流”,整个厂区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受到了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四、提升装备水平,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推动行业整体进步
  公司以“建先进制造业基地,进入全球铜加工行业前三强”为企业目标,长期致力于推动铜加工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提升,打造世界级水平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是制约制造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行业的进步,依赖于先进设备的应用,得益于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为此,淘汰落后设备,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一直以来是公司经营管理的重点。
  公司经过多年的实践,深刻认识到,“不淘汰就是最大的浪费”。近年来,公司先后投入十多亿元,从德国、日本、美国、奥地利以及国内厂家引进了一大批世界顶尖装备,逐步淘汰了2003年以前建成的生产线,使公司的装备技术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为企业顺利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金融危机以来,公司迎难而上,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加快了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遵循高起点、高规格、大规划、大投入的原则,接连上马了高精电工线项目、高精度板带二期项目、高精度棒线项目等高附加值项目。
  高精电工线项目,位于宁波杭州湾新区,采用奥地利及国内领先的工艺和装备,以生产高端电磁线系列产品为核心。该项目一期已于2011年完成投产,成为了公司发展和效益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高精度板带二期和高精度棒线两个项目,大量引进了德国、日本及美国的一流装备,在2009年即实现了全面投产,目前已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是公司优化产品结构、“做精做强”的重要举措,代表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公司关键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均达到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为生产高质量产品及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凭借铜加工利用的规模优势,技术装备先进性优势,以及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优势,公司已经成为行业内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标杆企业。下一步,公司将以深化“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大再生铜利用规模,提高行业发展水平,加快打造产业集约、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金田有色金属产业园,努力形成有金田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城市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推动国家循环利用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2]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