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夔纹铜禁
2012年08月07日 11:30 229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铜器
图片资料
禁是西周前期的承尊器,是古代贵族在祭祀、宴飨时摆放卣、尊等盛酒器皿的几案。《仪礼·士冠礼》记载:“两庑有禁”。郑玄注:“禁,承尊之器也。”放置酒器的几案为什么会被称作禁呢?对此人们一直众说纷纭,据古代文献记载,西周初期曾厉行禁酒,“名之为禁者,因为酒戒也”,禁这个名称源于戒酒,出于更有效的督促民众实行禁酒的考虑,当时的统治者就把安放酒具的器座命名为禁。
此件西周夔纹铜禁高23厘米,长126厘米,宽46.6厘米。整体呈扁平立体长方形,中空无底,禁面上有三个微凸起的椭圆形子口,中间的子口略小于两边子口,禁前后两面各有两排镂空的长方形孔十六个,左右两面各有两排镂空的长方形孔四个,禁的四周都饰有精美的夔纹,纹饰生动,造型端庄,铸造精良。
关于此件铜禁的出现还有一段曲折的往事。1926年曾为古玩店学徒的陕西军阀党玉琨,组织人员在宝鸡斗鸡台戴家沟进行大规模的盗掘,挖出了大批珍贵的文物,其中就有这件西周夔纹铜禁。后来党玉琨在战乱中死去,他盗掘的这批文物落在了隶属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的宋哲元手中。宋哲元将其中的一部分送给了冯玉祥,大部分则运回了北京、天津,有很多则被转卖到国外,此件夔纹铜禁则一直保存在宋哲元在天津的家中。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占领天津英租界,并对宋哲元的公馆查抄,掠去很多财物,这件铜禁也在劫难逃,宋哲元三弟宋慧泉得知此事后多方打点才将这件铜禁及其他文物从日军手中赎回,并在家中尽心收藏保管。直到1968年,天津文物管理处在宋氏亲属家中,发现了被砸成几十块的铜禁碎块,加上文物工作者在物资回收部门找到的部分铜禁碎块。
1972年5月送到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由高英、张兰惠等老师傅进行修复。首先进行整形,然后进行焊接,缺失的部分用厚铜板补配,并按原样予以錾花,最后在补的部分再作上假锈。西周铜禁又完好如初地展现它的风采。
传世的西周铜禁仅见两件,此其一。另一件夔纹铜禁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禁上及周围摆放了各式青铜酒具。禁这种形制的铜器在国内外均十分罕见,极其珍贵,天津博物馆藏的这件西周夔纹铜禁是中国出土的铜禁中形体最大的一件,是研究中国青铜禁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作者系天津博物馆器物研究部研究人员)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