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濒临绝境
2012年10月18日 11:14 743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光伏
2、欧美为何频对中国光伏下手
美国商务部10日作出终裁,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这基本为美国针对此类产品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双反”)扫清了道路。
按照美方贸易救济程序,除美国商务部外,此案还需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终裁。根据目前日程,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定于今年11月23日左右作出终裁。如果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也作出肯定性终裁,即认定从中国进口的此类产品给美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威胁,美国商务部将要求海关对相关产品征收“双反”关税。
眼红中国产品价低 竟称中国光伏公司获得非法补贴
今年以来,我国光伏企业厄运连连,在欧盟对华光伏产品的 “反倾销”大棒落下不久,“反补贴”的大锤又被举起。上月25日,名为EU ProSun的团体向欧洲监管部门提起申诉,指控中国光伏公司获得非法补贴,要求欧盟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进口关税。有了“反倾销”的先例,欧盟此次“反补贴”申诉立案似乎也避无可避。
对于EU ProSun提出的非法补贴之说,国内光伏企业英利绿色能源董事长苗连生公开声明,从未获得政府的任何非法补贴。“2009年至2011年,英利的加权平均利率为6.3%—7.1%,与正常的市场水平一致。”苗连生称。
双反将成为欧美制约和反制他国行业发展的主要手段
近些年来,美欧等发达国家通过“双反调查”对中国多个产业实施了干预。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双反将成为世界各国制约和反制他国行业发展的主要手段。
所谓“双反”,是“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的统称。其中反倾销税(Anti-dumping Duties),是指对倾销商品所征收的进口附加税。当进口国因外国倾销某种产品致使国内产业受到损害时,进口国征收相当于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与倾销价格之间差额的进口税。目的在于抵制倾销,保护国内产业。通常反倾销税由受损害产业有关当事人提出出口国进行倾销的事实,请求本国政府机构再征。政府机构对该项产品价格状况及产业受损害的事实与程度进行调查,确认出口国低价倾销时,即征收反倾销税。政府机构认为必要时,在调查期间,还可先对该项商品进口暂时收取相当于税额的保证金。如果调查结果倾销属实,即作为反倾销税予以征收;倾销不成立时,反倾销税会予以退还。
欧美“双反”中国光伏产品符合欧美的核心利益
欧美“双反”中国光伏产品符合欧美的核心利益,无论是出于政治因素,还是基于贸易保护主义,欧美所作所为皆“有章可循”。“中国光伏产业长期存在市场在外、技术在外的问题,大大制约了光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将给光伏企业提供进一步渗透海外市场的机会,在当地设厂无疑将能使企业掌握更多实地市场信息,铺设自有销售渠道,有效地化被动为主动。
另一方面,新路并不意味着坦途,光伏企业“走出去”容易,想要“走得好”却并不容易。此前各行业的众多企业在海外投资、并购遭遇失败的案例值得警醒。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