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再生资源市场情况调查报告
2012年11月14日 11:4 1058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二)存在问题
株洲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无论是管理体制还是运作模式依然停留在传统的非产业化经营阶段,与当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监管缺失,部门权责不明。
计划经济体制下,供销社、物资作为主管再生资源行业的部门建立了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但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原有的回收体系由于企业改制、人员分流等原因逐步萎缩,物资、供销部门对行业的监管力度不断弱化。加上部门权责不明、管理不到位,造成了目前无主、无序管理,放任自流的经营状态。
2、再生资源回收基础网络组织化程度较低,网点布局混乱,严重影响城市形象。
株洲城区500个废旧物资回收网点遍地开花,大多为自发形成,分布极为不均匀、不合理,所收物品露天或搭棚堆放,电线乱布乱拉,脏、乱、差现象和安全隐患十分突出;网点规模小,密度大,回收渠道分散、回收网点缺乏科学环保分类。更让人担心的是,多数回收站点就是“一台秤、一片地”,废旧物资拆解、分拣、加工处理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低,有害废水、废酸、废气任其排放,形成对周边环境的二次污染,严重影响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3、从业人员复杂,无证经营普遍。
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从业人员20000多人,绝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素质参差不齐。全市500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办理工商注册登记的仅320家。无证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造成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无序恶性竞争。由于行业准入门槛降低,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漠,收购不问物品来源,有些网点甚至成为收赃销赃的场所,严重影响了社会安定。
4、企业经营分散,资源整合困难,造成税收大量流失。
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普遍资金投入不足,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集中度低,导致企业发展缓慢,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据调查,全市再生资源除废旧金属回收率达60%外,很多回收利润不高的废旧物品、塑料等被乱丢乱弃,成为城乡的另类“牛疫癣”。同时,株洲市没有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龙头企业,无法进行再生资源的精深加工,全行业经营仍停留于即收即卖的低层次水平,绝大多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经营户只能挂靠市域外企业交售,导致本地税收大量流失。
5、观念停留在传统的认识上。
长久以来,由于受观念、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制约,再生资源行业所产生的GDP不高,难以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没有深刻地认识到再生资源行业可能产生的潜在GDP、绿色GDP以及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滞后所产生的负GDP,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再生资源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是一项建设生态城乡、“两型”社会建设的系统工程和重要的民生工程。
6、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不高。
株洲市现有从事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的企业中,只有两家从事炼钢、炼铁初加工。企业规模小往往伴随着技术水平低,多数企业仍停留在对再生资源回收、分拣、打包、压块、销售层次上,且以手工劳动为主,基本没有条件和能力引进和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缓慢,资源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循环利用。如,对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仍然采用酸浸、火烧、人工拆卸等传统方法,工艺流程落后,污染严重。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单一,以简易填埋为主,垃圾堆肥和焚烧发电等资源化利用手段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电子电器废物的无序收集与简单作坊式拆解处理存在着二次环境污染。
7、扶持政策有待加强。
由于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致使政府、社会对支持再生资源产业的共识还没达成,相关扶持政策也相应的缺失。一是财税激励政策有待加强。健全的财税优惠政策,能有效鼓励再生资源企业加快技术的推陈出新,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如江西省为扶持再生资源企业发展,将增值税从省、市、县留存的47.5%中奖励32%给企业,省、市、县留存15.5%,城建税、教育附加税全部奖励给企业。二是投融资政策有待完善。再生资源行业作为一个刚起步的行业,由于自身实力薄弱,亟需各方面的资金的投入。良好的金融信贷政策,对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引导和示范。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