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黄金市场发展路径探寻

  从场内到场外 从境内到境外——国内黄金市场发展路径探寻

2013年07月22日 14:16 305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贵金属

  自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下称“金交所”)成立运行至今,国内黄金市场的发展壮大有目共睹。市场格局由一元走向多元;由单一走向体系。交易所交易模式不断创新,交易产品日益增加,交易制度也日趋完善。
  半年多来,从金交所银行间黄金询价交易业务做市商制度的引入,到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夜间交易时段的增加,再到上海证券交易所黄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产品的推出,无不标志着国内黄金市场的一次次变革与突破。
  在跬步之行的发展壮大路途中,国内黄金市场与国际黄金市场的距离渐行渐近。然而,掌握黄金定价权,提高国内黄金市场话语权的“黄金梦”还需要更多的变革与突破。
  场外市场的建设与发展能否成为国内黄金市场跻身国际的突破口,打破发展瓶颈?国内黄金市场又可以从哪些方面增强与国际黄金市场的联动性?


  无形市场值得借鉴
  提起黄金市场,自然会想到伦敦和苏黎世。然而这两个老牌黄金市场却都是“看不见”的无形市场。在伦敦黄金市场,整个市场由各大金商、下属公司之间的相互联系组成,通过金商与客户之间的电话、电传等方式进行交易;在苏黎世黄金市场,则由三大银行为客户代为交易并负责结账清算。
  场外市场是指在金商和银行间存在的无形交易市场,不存在有形的交易场所。交易通过电话和网络等方式,由做市商报价,投资者被动接受而达成。既没有统一的组织和交易场所,也没有一个系统的交易程序和交易章程,不易监管,客户的利益、市场信誉要靠做市商的自律来维护。
  场外市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无疑是铸造全球最大黄金市场的主导因素。对于国内黄金市场而言,场外市场的发展是否可行?有哪些地方值得借鉴?
  北京金汇北斗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李英杰认为,场外市场的发展是国内黄金市场建设路途中的必然选择,从国际黄金市场运行经验来看,成熟黄金市场的主体结构通常是做市商投资主体占主要地位。伦敦黄金市场有半数左右的会员是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做市商在提供黄金市场的流动性、提高市场交易效率、转移和分担风险、促进市场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李英杰还指出,在发达国家的黄金市场中,衍生品交易占到总量的90%左右。比如在伦敦黄金市场的业务中,不仅包括场外现货交易,还包括黄金借贷、黄金远期合约、黄金期权交易、远期利率协议、掉期交易等衍生产品。而这些在我国黄金市场的发展还不健全,规模有限,使得黄金投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我国是黄金大国,黄金供给与需求呈现显著的多样性、多元化特征,迄今仍没有较为发达的场外市场和场外衍生产品市场,不能不说是很大的缺陷。”李英杰说。
  世元金行高级研究员肖磊也指出,场外市场的发展可以推动场内市场的建设,只有繁荣和流动性极强的现货市场,才能有具备影响力和定价权的期货市场。目前国内黄金期货等产品的交易量很大,但影响力却有限。
  “无论是伦敦还是香港,场外市场的主体是金融机构。场外市场效率更高,符合全球化特点,黄金市场主要的交割依然是在场外市场。中国在发展黄金场外市场的过程中有过很多的探索,但最终因做市商良莠不齐,加上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而终止。”肖磊说。

  瓶颈突破需制度先行
  在2010年7月由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黄金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到,金交所要进一步丰富市场交易模式,引入做市商制度,提高黄金市场流动性。不难看出,目前国内“无形市场”的发展还需在“有形市场”的引导和监管之下开展进行。
  李英杰表示,目前国内黄金场外市场发展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其在黄金市场的主要业务是代客理财,即场内与场外黄金交易的代理业务,缺乏系统性的黄金产品设计能力、定价能力及做市能力,参与黄金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与国外大型黄金经销商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首先,尽快建立和完善黄金市场的法律法规,建立黄金自律组织,不断提高黄金市场的自律管理能力对黄金市场规范化发展也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各地应根据当地黄金市场的发展现状,参照国外黄金市场管理模式,通过组建由政府机构、黄金生产企业、黄金销售企业、黄金市场检测管理部门等参加的黄金自律协会,加强黄金市场的自律管理,规范黄金市场交易中的各项操作,使黄金市场在自发管理中得以健康发展。
  其次是要抓紧建立做市商交易机制。在严格的做市商准入制度和风控规则下规范市场运营,通过正规渠道导流封杀地下市场的生存空间。同时,参照国际成熟做市商交易机制市场的管理经验,在资金安全、风险披露和保护投资者权益方面建立多层次的监管体系。对做市商的风险披露责任、风险控制措施、客户资金管理、交易系统保障等提出严格要求,以避免做市商在经营中采取不规范或欺诈性的行为。
  此外,肖磊则认为,政策是场外市场发展制约的主要原因,目前几乎没有地方性的交易所可以交易黄金,黄金的金融市场实际上完全收归为国有了,这对发展场外市场非常不利。国家可以通过试点的方式,对运行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场外市场运营经验的,比如天津贵金属交易所等放开黄金现货交易,继续尝试和探索场外市场。


  市场如何“走出去”
  6月24日,香港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和中国银行就人民币商品结算业务的相互合作及信息互换签订合作备忘录,或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并进一步提高国内商品市场的定价权。此外,香港金银业贸易场推出人民币公斤条合约后,也拟增加白银人民币结算业务。相比之下,国内黄金市场的结算方式和结算货币都很单一。
  李英杰表示,国内黄金市场要想增强与国际黄金市场的联动性,还需要通过增加外币结算业务等方式,发展国内黄金市场,向世界释放出影响力,把黄金市场真正融入金融体系中。黄金市场作为投资性的金融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境内机构和个人加入进来,同时进一步开放黄金市场,让国际性的大银行和大金商一同参与,从而实现与国际其他黄金市场逐步接轨。
  “国内黄金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开放,如果黄金市场不开放,那么许多创新型产品就不可能得到很快地运用,市场规模也不能迅速壮大,国内黄金市场容易被世界黄金市场边缘化。因此,黄金市场在发展中才会基本呈现出面向世界黄金市场的发展趋势。”李英杰说。
  交易时段一直是国内黄金市场与国际黄金市场联动性之间的屏障,但同时也可以视为对国际黄金市场交易时段的弥补,香港黄金市场的成功就是利用了这一优势,得以链接亚、欧、美3市联动。
  肖磊认为,一个是交易时间,另一个是交易机制。交易时间方面目前进展顺利,黄金期货等均开放了夜盘交易时段。交易机制方面则要加强场外市场,以及对ETF等产品的探索。不过国内很多投资者对黄金市场有误解,美国只有期货市场,也并非24小时交易,但美国黄金期货对全球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国内黄金市场还需提高其真正的影响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24小时交易时段的追逐。
  当然,国内黄金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应建立在健康、平稳的基础之上,避免盲目跟从,诸如地下炒金等场外市场的畸形发展模式。
  “伦敦金对于国内还不成熟的市场来说,弊大于利。伦敦金交易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交易模式,但风险是非常大的,目前全球都在去杠杆化,伦敦金高达一百倍的杠杆跟赌博无异,很多这类相关企业拼命宣传导致市场对伦敦金有些崇拜,也有不少媒体对此好奇甚至推荐。国内黄金市场要‘走出去’未必需要用伦敦金的模式,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国内金融制度的问题,包括资本账户、汇率等,如果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意志存在,不久的将来,全球投资者都来上海黄金交易所买卖黄金,我们自然就国际化了。”肖磊说。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