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锻铜:雕刻时光的技艺
2013年08月09日 9:13 9343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铜器
拉琼介绍,他的家乡扎西吉彩村是一个金银铜匠非常集中的村子,其中的渊源要追溯到18世纪末。“扎西吉彩原来是日喀则最古老的金银铜器加工制作的一个民间组织,早在乾隆年间就有了。”道光年间,七世班禅丹白尼玛将一些尼泊尔的金银铜匠请到了西藏,就在今天的扎西吉彩村建成一个加工场地,专门组织制作寺庙用品。后来,这些匠人在此结亲招徒,形成了一个既不种地也不放牧,专门从事金银铜加工的村落。
从前,扎西吉彩村子里的这些工匠们都有自己祖传的家庭作坊和从不外传的家族技法。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工匠们开始了联合作业,逐步走上了规模化生产经营的路子。拉琼就是在村子里成立的金银铜器加工厂里跟着师父学会的这项技艺。尽管拉琼的父母本身也从事这一行当,但“做学徒的哪有不挨师父打的?自己的父母肯定是下不去手的,所以就把孩子托付给别人去教。”之所以没有跟着自己的父母学习,正是由于这种“棍棒底下出高徒”的观念。在拉琼的印象中,那时候挨打的原因无外乎偷懒贪玩不好好干活,或者反反复复理解不了师父的意图,“师父真生气了,随手抄起什么就往身上打。”
受家庭的熏陶,拉琼从小就对加工金银铜器非常感兴趣。然而,这是一项极其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工作,整个过程很多时候都相当枯燥。这期间拉琼也曾经产生过放弃的念头,“那些细致的花纹刻起来真的是非常困难,一开始总要经过无数次的失败,难免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好在有师父和父母的随时提点,拉琼还是坚持了下来,没有将自己的爱好就这么轻易地搁置起来。
工艺:银碗制作也有六七道工序
拉琼还记得自己最早干这一行当是从制作银碗开始的。“制作银碗的利润比较高,但工序相对来说也比较复杂。”拉琼介绍说,制作一个银碗一般要经过六七道工序。“其中最关键的一道工序就是洗银镀银,首先要将白铜碗表面的氧化物清洗掉,然后再利用一种特殊的药水将白银直接镀在洗好的白铜碗上。”拉琼解释说,只有这样做出来的银碗才会特别有光泽,显得华丽富贵。
每天在工厂里,拉琼至少要工作10个小时。最初学习时,从一开始的利用模具成型到敲打出规范形状,再到精雕细刻那些细致的花纹,直到最后的火烤定型,每一道工序都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熟练掌握。拉琼当年从初学到独立制作出第一个银碗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而且,有些器具是不用模具的,完全靠手工打制,那样的话,难度就更大了,制作时间自然也会增加。
正是经过了这样的精细打制与雕刻,扎西吉彩的金银铜器才堪称精品,售价不菲。一套银制酥油茶碗能卖到4600元。镶嵌有翡翠、玛瑙等多种宝石的酥油灯标价为15000元。家庭中常用的铜制暖壶也要至少五六百元一个。“现在人们生活条件都好了,从前只有贵族才能用的东西,普通老百姓也可以用了。”拉琼说,他们工厂里接收的订单区内区外的都有,区外的相对还要更多一些。扎西吉彩的金银铜器因其质量上乘,为国内外的顾客所青睐。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