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锻铜:雕刻时光的技艺

2013年08月09日 9:13 934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器


  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锻炼,拉琼现在也算是厂子里数一数二的高手了。目前为止,他已招收了18个学徒,全都是村子里的年轻藏族小伙子,都是自己主动找上门来的。拉琼认为,如果缺乏最基础的兴趣,强迫去学根本不会有任何效果。回想起当年师父着急了会打自己的情景,拉琼不好意思地笑笑说,他看到学徒偷懒的话,有时也会急得动手打两下警告他们。
  拉琼自己有两个孩子,儿子20岁,明年就要大学毕业,女儿也18岁了,还在上学。两个孩子都没有向拉琼表示过想要学习这项技艺的意愿。“现在的孩子普遍都沉不下心来,又害怕辛苦、枯燥的工作,要不要接手这项技艺,还是得看他们自己的兴趣是不是在这上面,否则强行教他们也学不好。”
  对于自己的孩子,拉琼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他还是想着把现在的这些学徒全都带出来。拉琼希望所有学有所成的学徒都能留在厂里,像他一样做一名技师。但是,还是会有人不甘于这样的生活,选择自己出去自立门户。但不管怎样,都不会影响拉琼将扎西吉彩的金银锻铜制作技艺传承下去的决心,“多培养出一个学徒,对这项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终归是有好处的。


  特写:重锤和雕凿的交响乐
  锻铜是一种区别于铸铜的工艺,是在铜板上进行创作,利用铜板加热后质地变软,锤打后又恢复坚硬的特性,重复这一过程,最终制作出艺术成品。
  在八廓街的恰彩岗古建大院内,我们看到了传统的铜佛锻造技艺。
  这是一个颇为奇特的院落,院场中始终堆放着尚未完成的铜制器件,如半截宽厚的佛身,白塔上的铜配件,还有长喙中叼着长蛇的大鹏金翅鸟。
  这些器件在完成后,将被打磨抛光,送往西藏各地的寺庙,稳居神坛之上,成为人们膜拜的对象。
  院落内的锤击之声始终不断,这里围坐着几十位铜匠,他们头发散乱,裤子上落满铜屑,伸直双脚,将铜皮放在两腿中的模子上敲打。甚至连音乐也难得欣赏,因为连续的敲打声破坏了音乐的节奏。这些工匠多来自拉萨的近郊和后藏,年轻人居多。当白天枯燥的敲打工作结束之后,他们将脱下布满铜屑的裤子,洗净双手,成群行走于八廓街上。
  来访者并不会被视为打搅,倒是工匠们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好奇地欣赏一下来访者,此情此景,很难说是谁在观察谁。
  如果坐下来,沉浸在加热铜的乙炔焰气味、铜腥味和柏油的气味中,会渐渐听出两种不同的敲打声,一种是纯粹的重锤敲打声,这是其中的一种工艺,将加热过的铜皮靠在柏油制成的模具上,用力敲打,或是不借助模具而敲打,逐渐让其呈现出大略的形状和轮廓。
  还有一种就是节奏更快,更为细密的凿声,这是用尖头凿在已经初步成型的铜皮上连续敲打,勾勒出明确的线条。根据线条的不同要求,要采用不同的工具,这往往是技艺精湛的技师们的工作。
  两种声音互相交错,就是铜皮变成铜雕的过程。此外,还有点燃乙炔加热铜皮的声音,以及熬煮柏油的声音,这样的工艺可谓结合了现代工艺和古典技法。
  部件之间经过拼装和焊接,终于一步步具有雕塑的完整形象,高僧的右手已经平稳地持在胸前,他巨大的双眼紧盯着铜匠手中正在打制的黄铜钵盂。木质的白塔胎体坐落在工具和电缆上,最后精工锻打的铜片将完全包裹木胎。
  这样的一件铜器,和机器制作的感觉完全不同。机器制成的铜器圆润均匀,但缺少光泽。手工锻打的铜器在每厘米上都展现出众多锻打的擦痕,如钻石一般有众多抛光面,熠熠闪光。观瞻这样的一尊佛像,就如同在欣赏工匠们身边细细流淌不见踪影的光阴的故事。

[1] [2] [3]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