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公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发展目录》
2013年08月19日 9:14 22071次浏览 来源: 湖南省经信委网站 分类: 政策法规
6、低能耗智能型发动机润滑系统/冷却系统及零部件
研发背景:我省机油泵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加大对机油泵的精深研究,对保持我省机油泵产品在全国优势地位有着重要意义。进行低能耗智能型发动机润滑系统/冷却系统及零部件研发,可使油泵变量起始点容积效率达到95%,机械效率达70%。同时,新的润滑系统实现整车油耗可下降1.5%以上,采用新的冷却系统实现整车油耗可下降3.5%以上。
关键共性技术内容:1、高效率机油泵研制;2、电驱动单元包括电液比例阀,直流无刷电机的国产化研制;3、变排量/变流量技术机械系统和电气系统开发;4、润滑冷却机械系统集成技术与模块化产品开发;5、润滑冷却电控系统集成技术;6、润滑冷却系统与发动机的匹配技术。
7、汽车成型模具铸件双液—冶金结合的复合铸造及表面激光强化技术
研发背景:双液—冶金结合复合铸造技术在我国铸造界是一个较前沿课题,瑞典一家公司已成功开发该技术并在欧洲汽车模具行业得到应用。使用该技术可解决现有技术模具生产周期长,材料成本高,需反复人工安装、研配、调试,精度难以保证等问题。同时,可使汽车模具生产总成本降低约30%-40%,整车模具开发时间至少缩短40%,大幅提升行业竞争水平。
关键共性技术内容:灰铁和工具钢材料性能数据库的建立;汽车成型模具结构优化分析;汽车成型模具铸造工艺分析;灰铁和工具钢材料的精熔工艺研究;双液—冶金结合的复合铸造工艺研究;汽车成型模具表面激光淬火工艺开发和应用;基于以上分析研究的软件开发。
8、履带式收割机、耕作机沉陷处理技术
研发背景:水田,作为南方耕地的主要类型,多分布在山区丘陵,并以梯田为主。一般轮式机下田作业时易下陷或打滑,无法正常作业。目前国内外通用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提高履带宽度,降低履带式行走装置的接地比压。但是加宽履带会导致收割机、耕作机无法在田间小路行走、转运。另外一种是采用大型拖拉机作为牵引动力,后悬挂各种农具,完成耕作任务。但长期使用轮式拖拉机做旋耕机的牵引动力,会使耕作层的熟泥与非耕作层的生泥混合一起,严重影响农田土壤质量。采用履带式收割机、耕作机沉陷处理技术,其产品可提高我国南方耕种机械化水平,市场前景广阔。
关键共性技术内容:1、一种可调底盘高度的履带行走装置。该装置遇到泥脚深的地方,机手可通过该调节装置,将机器的底盘升高,让履带能接触到硬土层,使机器能正常作业;2、一种农机自救装置,该自救装置是一种特殊绞盘,该绞盘既可使用机器本身发动机作为动力驱动,也可采用机器自带的电瓶的电源驱动,应急时,还可以直接采用人工摇动,将下陷的机器脱离泥潭。
9、割前脱收割技术
研发背景:传统收割机损失大、功耗大,且在水稻潮湿、倒伏时收获效率低。尤其南方水田通过性不好,容易出现倒伏等现象,导致湖南省的收割机整体应用水平不高。割前脱收割技术瓶颈一直制约我省乃至全国收割机的发展。解决割前脱收割技术难题,可实现在雨天和有露水时也能收割,可以抢收抢种,避免耽误农时;另外可以将稻杆割成草段压入泥土,实现秸秆还田。割前脱收割技术将改变传统收割模式,给收割机带来革命性技术改革,可将湖南收割机产品推广至平原地区使用,带动产业的发展。
关键共性技术内容:割前脱收割技术是指作物在被切割前,使用脱粒元件直接对田间的作物进行脱粒的一种收获工艺。主要研究摘脱割台的几何参数,动力学特性与割台损失率等工作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割草结构的研究等,保证脱粒和割稻草效果。
10、小型收割机用清选技术
研发背景:目前我国联合收割机的种类,按型号可分为大型、中型、小型,按喂入方式分为全喂入、半喂入。南方土地的经营方式主要是家庭为主,每家只有几亩地,且田块不规则,不适合使用大中型收割机。主要原因是:一是大中型收割机清选装置复杂,价格昂贵,不适用于广大消费者;二是大中型收割机采用双层振动筛技术,尺寸大,功率负荷大,不能用于小型收割。南方一般采用喂入量小于1.0称为小型收割机,它的行走宽幅在1米以下。目前国家标准收割机的含杂率为2%,而小型收割机的含杂率高达7%。
关键共性技术内容:风力清选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将稻谷与稻草混合成一团物体打碎,再在风力的作用下产生悬浮运动,利用稻谷与稻草的比重不同,再通过风力清选,使得小型收割机含杂率达到国家2%的标准。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