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壶·正在前进的历史

2013年09月10日 9:12 515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锡器

 


  日本老铁壶热潮的走向
  在2000年左右,日本老铁壶进入台湾市场。由于台湾地区以台湾高山乌龙茶和云南陈年普洱此二种茶品为主,对水的温度和质量要求较高;而老铁壶的提温和保温效果明显,煮出来的水相较一般的煮水器较柔甜,因此特别受台湾茶友的追捧。老铁壶热潮走进台湾,成为台湾市场在宜兴紫砂壶热度消退后的一个新热点。
  国内对日本老铁壶的关注,笔者认为应始于2007年起,国内的普洱热潮带动了对品茗器具的关注。虽然国人对老铁壶关注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对老铁壶的钟爱是很强烈的。主要是因为老铁壶的壶身浮雕技艺,具有唯一性,如京都龙文堂系统,龟文堂系统,金寿堂系统等的蜡铸法的失传,更使老铁壶有不可复制的特性。
  现在国内的老铁壶收藏主要集中在京沪这两个地方。北京地区文化沉淀深厚,对老铁壶此一类工艺品更具有欣赏能力,因此北京精品老铁壶较多。上海地区是中国金融中心,与国外文化往来较多,更易接受外来文化,此地区日本老铁壶的普壶较多,指素壶;本地人也喜欢收集一些舶来品,区域的市场热潮更能辐射整个华东地区。而东北地区如辽宁吉林二省也有分布部分老铁壶。华南地区的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品茗氛围较好,这些地方也有老铁壶的爱好者。


  中国各地制铁壶的发展现况
  台湾地区在日据时期受到的日本文化的影响,在早些时期就一直有制造铁器的工坊存在,其工艺技术在中日台三个产地中,仅次于日本。而国内的铁壶制造业,近二年正刚刚起步,主要产地集中在浙江地区,工艺外形有日系风格,只是内部壶内部处理较其他二地为落后,更讲究量化,规模化,所以铁壶的耐久性也更短。据笔者了解,国内天津与广州二地各有一家制壶企业,均请日本技师到国内传授技艺,壶品相对浙江铁壶有令人惊喜的表现,希望在未来能成长为中国铁壶的中流砥柱。


  展望铁壶的未来
  铁壶如同茶,有新有老;市场有许多新铁壶,新铁壶的生产是一个产品市场的持续发展和稳健成长所必要的。但老铁壶还是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特别是对于收藏而言,老铁壶在艺术上、工艺上和文化上都有着新壶难以企及的优势。铁壶源于中国,转化于日本,最后又回到中国。日本产制的铁壶仍是目前市场主流,而台产和国产仍有很大成长的空间,愿在未来国家能为这个新兴的产业制定相关的产业规则来引导和规范企业,而不是目前这种追求量化和规模化混战状态。同时,更希望企业能对自己产品有一个长远的计划,从工艺性、实用性和艺术性方面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无论是对于市场的培育或者企业的成长都是很有帮助的。
  希望在不远的未来,在一些国内的交易平台上,一些国内的国产铁壶商户在其产品关键词设置时,不再打着的是:日本南部铁壶、日本铸铁壶、日本铁壶等;而是打上:中国铁壶。因为铁壶并不是日本独有,其源于中国,而现在最大的市场也在中国。不似其他历史中的工艺品,因为种种人为的或天灾使工艺间断,我们只能在博物馆收藏的古董品欣赏到它的美丽,因此,铁壶,是一段正在前进的历史。

厦门铁壶逆市大涨1倍多

生硬铁板敲出“华夏一绝”·访铁板浮雕民间艺人

十二生肖巧生铜熏炉全国首创·每个炉背后都有故事

铜炉艺人陈巧生的人生观

“京城第一大玩家”王世襄“漫话铜炉”

铜香炉:奢华的生活用具

火与锤的艺术 金家锡壶

原来锡壶是这么做出来的

[1] [2]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