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铜雕·中华金属雕刻文化代表
2013年09月13日 9:18 734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铜器
绍兴铜雕传人赵秀林正在雕刻《兰亭序》。
绍兴铜雕是中华金属雕刻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中国文化与艺术的精粹,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今天,它不仅是鉴赏收藏和馈赠亲友的艺术品,也是居家装饰的吉祥物,因而备受人们的珍爱。
绍兴铜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绍兴就有青铜器的铸造和雕刻技术。据《越绝书》记载:“姑中山者,越铜官之山也,越人谓之铜姑渎。可知春秋时期当时越国已经冶炼青铜,制造兵器,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其剑身“越王鸠浅自作用鐱”八个鸟篆铭文刻迹清晰秀美。到汉代,绍兴已是全国的铜镜铸造中心。唐时,越地铜镜远销海内外。至清末民国初以后,绍兴铜锡加工、冶铁等小手工业十分发达,并在绍兴、杭州、宁波一带有较为广泛的流传。其主要生产的器物为火熜、香炉、酒器、铜盆、水烟袋、鸟笼钩“五事”及铜质、锡质小器物、小饰件等,同时受清代刻铜文房影响,涉及铜墨盒、铜镇尺、铜质笔筒等物。在绍兴众多“铜镴器”产地中尤以绍兴县华舍街道生产的“铜镴器”为最佳,而绍兴华舍二木桥下 “阿一铜镴店”生产制作的“铜镴器器”则以器形独特、制作精良、雕刻细成为当地铜镴器中的上品。
绍兴铜雕镌刻的对象是铜,但铜材品种繁多,主要有生铜、青铜、白铜、紫铜、黄铜等。生铜,俗称浇制铜,其特点松而脆,常伴有砂眼,表皮质硬,难以奏刀;熟铜,亦称为紫铜,因其质韧而柔软,很少作为雕刻用材;青铜和白铜现已很少应用;锌铜合金亦称黄铜,其质地细腻而脆爽,适宜于镌刻书画笔墨的表现,绍兴铜雕的制作常以黄铜用作镌刻材料。
绍兴铜雕分为器物雕刻与平面雕刻两大类,前者以器具为雕刻主体,后者则以平面铜材为创作对象;基本技法分为刻和雕,又称“阴刻”与“阳雕”。绍兴铜雕创作工艺繁琐,技术难度高,进行铜雕制作需要做上稿、选刀、运刀刻制、打磨抛光、装框等步骤。
上稿。也称为画工,是指将图案画在器物或铜材上。上稿的主要用具是铅笔,画时要求线条流畅,图案清晰,力求符合设计原样。
选刀。刀具是从事铜雕创作最直接的助手和伴侣,因此选择适合作品线条、风格的刻刀尤为重要。常用的刻刀有平口刀,斜口刀、圆口刀、刨刀、铲刀等多种刀具。
运刀刻制。运刀刻制是进行铜雕制作的关键部分,在铜材上运刀则要雕凿兼备,作品的艺术性是通过雕刻技艺体现出来的。器物雕刻,以细线、白描作品为主,刻法以敲、刻为主;平面板材雕刻则能表现白描、水墨画等风格,刻法有敲、劈、刻、铲、雕、剁、刨、斩、锉、削等工艺。雕刻的基本刀法很复杂,必须做到:层次分明,刀法利落,线要规矩,锦纹均匀,一丝不苟,同时运刀之法,讲究因人而异,因凿刻内容而异。铜雕艺人根据不同产品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构图和装饰技巧,形成绍兴铜雕鬼斧神工、精美绝伦的独特艺术风格。
打磨抛光。作品雕刻完工后,根据作品需要,将铜雕作品用粗细不同的砂纸搓磨,一般先用粗砂纸,后用细砂纸。要顺着同一方向打磨,直至光滑为止。
绍兴铜雕雕工细腻,造型别致,古雅大方,品种丰富多彩,富有变化。它在表现人物形象、景物的层次深度上,都有独特的效果,具有较强的人文价值、艺术价值与继承价值。绍兴铜雕的创作题材,大量取材于绍兴水乡的地理风貌及乡土风情,同当地民俗紧密联系,同当地生活交相辉映,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绍兴铜雕用刻刀进行大色块的雕刻,用深浅来表现明暗、远近,体现水墨画风格特点,雕刻技艺高超,特色鲜明。绍兴铜雕在雕刻工艺、文化内涵等方面,都走在中国金属雕刻门类中的前列,她不仅是绍兴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国雕刻艺术中的瑰宝,有着重要的继承价值,堪称“中华一绝”。
作为绍兴铜雕重要传承载体的“阿一铜镴店”,原位于绍兴县华舍街道二木桥下,其始创建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主营铜器。绍兴铜雕的代表作有:《第一代领导集体》、《兰亭序》、《柯桥小景》、《枕河人家》等,其中铜雕作品《柯桥小景》获由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民间工艺博览会金奖,铜雕作品《枕河人家》荣获了浙江省民间工艺最高奖“天工奖”。同时有近百幅作品先后被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广安邓小平故里陈列馆、延安革命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韶山毛泽东图书馆等国内大型纪念馆、博物馆收藏。
绍兴铜雕技艺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中国文联、文化部领导、专家高度的评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院士曾为绍兴铜雕传人题词勉励“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并希望能多创作反映时代风貌的优秀绍兴铜雕作品。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负责人里库斯·德奎耶尔为绍兴铜雕并作题词以资勉励。
近些年来由于经济利益驱使、历史原因以及雕刻本身的难度,导致了人才断层,现有从事绍兴铜雕雕刻制作的主要有“阿一铜镴店”传人赵秀林、赵刚父子,从业者的逐渐减少,致使绍兴铜雕几近失传。但由于其雕刻精致,富有浓郁的绍兴民间特色,近几年来已开始受到了政府部门的关注与重视。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