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世锡雕传人王雷·做好人 成良器
2013年11月27日 9:13 780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铅锌锡器
老先生是这样的人,他一旦选择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好,力争做到一流。在省工艺美术研究室培训的这两年是他求知欲最旺的两年,他不仅扎实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积极进行锡雕创作,还广泛涉猎其他艺术门类,如雕刻、雕塑、泥塑等,每门都做得有模有样,为他以后的锡雕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随着眼界的开阔,他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锡雕不只是家族代代相传的一门手艺,还是民间手工艺的一种,属于整个民族。有了这样的认识,他更加热爱锡雕艺术,也感觉到心中的责任、肩上的担子日渐重了起来。
随后文革开始了,锡雕工艺被视为“封、资、修”,不得不束之高阁……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时,王雷又看到了希望,但限于资金不足等原因,一身绝技难以施展。1986年,王雷从工作岗位退了下来。县工商局的负责人找到了他,说政府鼓励发展传统手工艺,希望他把锡雕重新搞起来。这正好与王雷的想法不谋而合,王雷就把自己的想法及面临的困难如实说了出来,工商局的负责同志当即表示:“你尽管干,其他的事情我来想办法。”
就这样,在政府的帮助下,锡雕这门艺术在王雷手上得到了重生。
良器如人,通透精气神
“刚用了没多久就成这样了,给修修吧?”前不久,一个熟人找到王雷老先生的门上。
“修不了,除非融化另做一个。”“怎么会?不是你们的产品吗?”“肯定不是,我们的东西我认得。”老人笃定的神态让来人有些迷惑。“不都是锡雕吗?”“样子可能都差不多,但工艺绝对不一样。你这个真不能修,修不了。要不你从哪里买的到哪里修修看?”老人依旧和颜悦色。来人悻悻而去,几天后打来电话,有点不好意思了,“还真不是你们的。”“我们做的每一件东西都对得起自己的手艺,对得起用它的人,可以说问心无愧。绝不会让像这样的东西流到市面上去,再说我们的东西真有了问题也是能修的。”老人泰然自若,掷地有声。电话那边诺诺连声。
先做人后做事,做好人,成良器,是王雷老先生一直坚持的人生信条。
他说,做人应该像锡的品性一样,“利万物而不争”。锡不像金银一样光彩夺目,其色泽柔和,刚柔并济,可塑性很强,可如刀般锋利,又似水般绵柔,与铜结合能增加铜的亮度,与钢结合能增强钢的硬度,却又不争铜、钢之光彩,含蓄低调。
谈到做人与创作的关系,老人常说的一句话是:“好好做人,大自然会给你智慧。”老先生的儿子、鲁王工坊第八代传人王千钧说,一开始不理解父亲的话,但努力照着他说的去做,有一天他的创作真的从自然中得到了启示,才懂得他老人家的智慧和用心良苦。
记得有人说过,能够给世界以温暖的器物,应该是用心制作的器物。老先生坚信万物都有灵气,道德高尚的人具有高尚的灵气。通过一个人的作品,可以触摸到一个人的精、气、神。老先生的作品线条简约、挺拔、硬朗,没有多余的东西,就像他的人,性格耿直,忠厚正派,古道热肠。
随着莱芜锡雕的新生,很多客商慕名前来。为了多赚些钱,有的客商便动起了歪脑筋,和老先生商量,说现在锡雕质地太新太亮,希望能制作些古色古香的仿古品。老先生清楚他的目的,断然拒绝:“现在的锡雕不仅继承了传统的手工艺,而且在操作工具上不断改良,造型上不断改进,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和审美要求。在我心中,不论是先前的还是现在的锡雕,都是‘国之良器’,不容辱没。”
采访过程中,老先生多次提到锡雕是民族的,不是他个人的、家族的。也让儿子王千钧对父亲有了新的认识,对父亲的敬重之情又加了一分。他有些惭愧地说,没想到老爷子会有如此高的境界。“正直做人,忠厚传家,无为而为”,是三百年前随着锡雕一起传承下来的王家祖训,王雷老先生不折不扣地身体力行,为后代树立了榜样和标杆。
顺势而为,目标更高远
长期以来,锡雕的制作停留在酒具、餐具和供奉神灵的器皿上,造型虽然精美,但装饰过于繁琐,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求。
“工艺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要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人们的需求,才能有生存的空间。”在这种创作理念的引领下,王雷在传承的过程中进行了大胆的取舍和创新,制作的种类上只保留了仙鹤烛台;造型上脱离繁琐向简约过渡,古朴简洁,极具个性,开启了锡雕风气之先;制作技艺日臻成熟,能够熟练地运用浮雕、圆雕、线雕、凹雕、镶嵌等工艺,对锻、錾、塑、雕、焊等技法尤为擅长,堪称“绝活”。他创作的《盘龙花瓶》获1991年泰山首届“振兴杯”旅游工艺品展览会优秀奖;作品《盘龙酒具》、《情侣鹤》、《龙鼎香炉》获1996年山东省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2005年5月,他被文化部授予“中华骄子”荣誉称号。
在传承的道路上,王雷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他没有拘泥于过去,而是具有了发展的眼光,给后代留下了深深的启示。
时代造就人,更能成就人。在父亲的工作室里,鲁王工坊第八代传人王千钧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前人的辉煌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沉浸在锡雕的王国里,如醉如痴。现在,王千钧已扛起了鲁王工坊这面旗帜。
怎么继承?怎样发展?这个时代逼迫他做出更多的思考。继承更要发展,而发展必须不断创新。王千钧把目光放到了更远的地方,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合作创办了清美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了分公司,设立了研发部,在深圳、上海设立了办事处。2007年,鲁王工坊莱芜锡雕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王千钧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1年,鲁王工坊被山东省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习所。2012年,王千钧被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
唯有做好人才能成良器。王雷老先生给锡雕艺术注入的人格秉性让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有了畅快的呼吸、爽直的品格,也注定了他继承的锡雕艺术在接下来的传承中一路坦途。
[1] [2]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