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重生华丽蜕变的2015光伏
2015年01月23日 8:57 2647次浏览 来源: 中国经济导报网 分类: 光伏
对中国的光伏产业而言,从2009年启动的“金太阳”和“光电建筑一体化”示范工程,到2012年实施光伏发电补贴电价,再到2013年全面陷入“双反”困境,发展道路上,有收获也有困难。
2011~2013年,对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是“痛苦的时期”,但企业也经历了宝贵的技术升级、管理创新、优胜劣汰过程。一定意义上讲,正是因为这些坎坷和收获,才使得我国光伏产业在成为产品销售量全球第一、年度光伏电站安装量全球第一之后,能够承担起更多责任。
去年北京APCE会议期间,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确认“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这是中国政府对自己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是对中国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光伏产业提出的更高要求。
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处于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光伏走在世界前列’的内涵,不限于光伏产品销售量全球第一、年度光伏电站安装量全球第一,而是应当包括中国光伏从量变到质变的全部过程。它的表现形式是从非完全市场化迈向完全市场化,这反过来又会促进光伏市场规模化。这就是我们在分析2015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时与往年的最大不同之处。”王伟表示。
从数量角度看,中国光伏规模过去全球第一,未来一段时间预计仍将保持第一。从产品市场看,从2007年开始,中国的光伏组件销售量始终世界第一。虽然“双反”造成全球市场份额略有下降,现在又已恢复到60%水平。从年度电站建设市场看,2013年中国光伏电站建设总量为10GW以上,2014年预计略高于此,这使得我国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光伏电站年度建设第一大国。
在采访中了解到,欧盟是中国光伏产品的最大出口地。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有近358亿美元的光伏产品出口,其中70%以上是输送到欧洲市场。2013年,欧盟决定对中国输欧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迫使中国光伏企业进入“寒冬”。随后,我国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提振光伏业。
2014年12月1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我国光伏产品第二次“双反”调查做出了终裁结果……而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欧盟、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等国也先后发起了对我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面对此轮调查,我国光伏企业的反应不再像过去那样“激动”。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王忠宏表示,面对最近一轮的“双反”,我国光伏企业反应并没有之前那样激烈,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从表面上看对我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的国家很多,但其中许多国家出口占比很小,实际影响并不大。二是经过上一轮“双反”调查后,我国许多光伏企业已开始在海外建厂生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双反”风险。
“加入WTO之后,经历了多次‘双反’调查,我们已经对规则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有了更合理的布局。而且,国内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加强。重要的是,我国光伏产业的市场空间正在扩大,出口市场逐步转向亚洲、非洲及澳大利亚等地区,上一轮欧美‘双反’的启示在于,所有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过度依赖一个市场是危险的。现在国内企业已经开始分散市场,因此,单一经济体发起调查,对行业影响有限。”王伟说。
“2015年,全球光伏产品需求量将达58GW左右。随着中国光伏加工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以及产业整合深化带来的潜在产能恢复,中国光伏组件销售量继续保持60%的全球市场份额是可能的,小幅提高也是可以期待的。如果再辅之以政策引导,无论是在以转换率提高为核心的技术进步方面,还是在切割机等关键装备制造方面,中国光伏制造技术都会实现稳步提高。”王伟坦言,光伏产品生产属高端加工,虽然面临“双反”和中国劳动力成本提高等不利因素,但既然是加工业,未来一个阶段里,能够全面替代中国的国家还未出现。这意味着,中国光伏仍将保持强大的加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