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人领跑“十三五”
由机器人技术、信息技术和数字制造带来的新工业革命正快步走来,它将改变全球制造业格局,而中国制造业格局也将重新定位。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明确指出,不仅要把我国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十三五”时期是决定我国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确认识我国机器人产业“十三五”期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科学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对于及时抢抓重大发展机遇,保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全面推进智能制造的实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4月2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正式发布,未来五年机器人产业发展蓝图绘就。
“机器人主要制造商和国家纷纷加紧布局,抢占技术和市场制高点。看到这里,我就在想,我国将成为机器人的最大市场,但我们的技术和制造能力能不能应对这场竞争?”习近平总书记把问题抛给了我们装备制造业。
机器人来了
“只要是社会生活需要的领域,就会有相应的机器人出现。在科学考察、医疗康复、教育娱乐、家庭服务等领域,服务机器人已研制出来并实现应用”。在4月2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描绘了下一个五年机器人的愿景。
许多人希望能拥有一个像电影《超能陆战队》里的“大白”那样的私人健康管家;前段时间围棋人机大战让人工智能AlphaGo走进了大众视野;近日,中科大“女神”机器人“佳佳”又成了另类“网红”……这些都让人们开始期待,机器人何时能够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份子。
“你拍照不要离太近,会显得脸大的!”美女机器人佳佳与人交流亲切活泼。这款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具备人机对话理解、面部微表情、口型及躯体动作搭配等功能,网友戏称其比“网红”还要红。
“你好,我叫大白,是你的私人健康助手。”还记得电影《超能陆战队》中那个为主人问诊治疗、排解烦恼的机器人大白吗?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会从荧幕中“走”下来,成为我们中的一分子。
一年前电影上映时,我们还在为“大白”的智能感到震撼。如今,类似的机器人已“走”出荧屏,来到人间。
近日开幕的广交会上,海尔展区就有这样一个“暖男”等着你。这位名叫Ubot的机器人约60厘米高、有一双大大的“黑眼睛”。它可以帮你开空调、定闹钟、报天气,还可以跳舞说笑,甚至查看家里有没有漏水。
不想扫地?没问题,机器人可以帮你;擦玻璃危险?OK,机器人可以搞定;迎宾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在我们身边,机器人虽然没有“大白”那样强大,但也在努力变得“聪明”与“体贴”。
比尔•盖茨在《科学美国人》杂志撰文,预言在不久的未来,机器人将走进千家万户,从而重复20世纪70年代以来个人电脑崛起的道路,并再一次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今天,人们已经清楚地看到,“机器人革命”的浪潮正在席卷诸多领域。
“只要是社会生活需要的领域,就会有相应的机器人出现。在科学考察、医疗康复、教育娱乐、家庭服务等领域,服务机器人已研制出来并实现应用。到2020年,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有望超过300亿元。”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说。
在工业领域,机器人也是“遍地开花”,几乎渗透到每个行业,覆盖各种规模企业。
在宝马沈阳工厂焊接车间,火花四溅的自动化流水线上,近700台进口机器人屈臂摆身,穿梭忙碌;华晨金杯汽车公司生产线上,十几台机器人搬运重物,“行走”自如。
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在珠三角地区,工业机器人的使用率年均增长330%。
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在生活方面,包括助老助残、家庭服务、医疗康复、救援救灾等在内的多个领域都将出现机器人的身影。在生产方面,工业机器人也将向中高端发展,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被视为产业“短板”的核心技术也将迎来突破。规划提出,到2020年,机器人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机器人技术取得突破,智能机器人实现创新应用。包括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控制器在内的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这意味着机器人将具备感知、认知甚至交流的能力,可靠性也将提高,越来越值得信赖。”中国工程院院士封锡盛说。
随着核心技术不断被攻克,市场逐步被打开,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将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