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标准化军民融合建设和发展(上)
2017年06月26日 9:5 468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新材料前沿
国富才能军强,军强方可卫国。当前,军民融合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的成立,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完善,必将推动军民融合战略向纵深发展。标准作为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技术依据和基础,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在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完善军民融合运行机制的同时,推动标准化工作军民融合式建设发展,打造军民标准通用化基础工程,作到标准先行,对于夯实军民融合战略的基础具有重要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标准化军民融合的内涵
标准化军民融合的涵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武器装备研制过程中对先进国际、国外、国家标准的采用;二是对通用基础较好的国家军用、行业军工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促使军工科研生产能力,在国家层面获得更为广泛的资源支持。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军民融合标准的实质,就是通过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作为抓手,把国防现代化建设深度带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统一的国家科技和工业基础,在军民两大体系之间实施资源的有效配置。 大力推进武器装备采用先进的民用标准,推动军用技术标准向民用领域的转化和应用。
标准化军民融合的作用意义
推动标准化军民融合,对于促进国防建设从经济建设中获得更加深厚的物质支撑和发展后劲,经济建设从国防建设中获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持,实现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双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标准化军民融合是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重要举措。
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性任务。提升军民标准通用化水平,一是可以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营造公平竞争的宏观环境,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开放发展,构建辐射全国的统一的竞争环境;二是有利于更广泛地吸引和发挥全社会的科研资源优势,扩大产业支持规模,节省武器装备建设成本;三是可以发挥标准的规范作用,统一市场准入规则,清晰地描述竞争要求,进而有效提高武器装备质量,缩短装备研制周期,降低寿命周期费用。
标准化军民融合是加快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契机。一是通过军用标准向民用标准的转化,将国防创新技术成果推向民用市场,能够带动民用产业快速发展,推动民用产业升级,进而提升国家整体科技水平;二是将装备制造、管理方面的国家军用标准推广到民用领域,可以推动民用高端装备制造业等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三是将承载高新技术的国家军用标准推广到民用领域,对国家重大电子信息系统建设,特别是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能产生重要的技术引领与支撑作用,将拉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标准化军民融合是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有力保障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加大了对重点科技领域的投资建设,形成了一批先进的民用技术与标准。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民用标准,一是可以推动先进民用技术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领域的应用,有效地提高武器装备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二是有利于充分调动民用资源,建立平战结合的国防动员体系,提高国防动员效率,形成快速转产能力,缩短作战准备时间;三是可以提高备件供给、平时维修和战场抢修等方面的保障能力,降低保障费用,形成军民一体化保障体系。
责任编辑:淮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