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中国钢铁产能仍面临过剩风险
2007年11月21日 0:0
174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相关新闻
尽管主流观点认为国内逐步放慢钢铁业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解决了钢铁产能过剩问题,但瑞银证券副董事、证券分析师唐骁波并不这么认为。昨天,他以“易碎、小心操作”为题作了2008年中国钢铁行业展望报告,其中指出,中国钢铁业的产能过剩仍是一大隐忧。
“我对未来12个月国内钢铁行业持中性观点。同时,我们认为2008年国内钢铁行业的收购和兼并将是一个主题,钢铁价格则应该是上升的。”唐骁波说。
但他同时也提到三点隐忧:一是原材料价格的上升,主要是铁矿石,同时还包括海运费的上涨;第二点隐忧是出口的放缓;三是对新增产能的判断。在他看来,产能过剩这个问题应该在2008年下半年还会凸现出来。
“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最近固定资产投资都在逐渐下降,很多人觉得这有助于解决钢铁产能过剩,我们不完全同意。”唐骁波表示,首先,时间上有滞后效应。从一个钢铁行业投资到最终的钢铁达产大概需要16到24个月的时间,不能因为这几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就得出结论说产能过剩已不存在。其次,国内每吨钢铁所需要的投资成本也在下降。2001年到2005年时,投资一个400万吨全流程钢铁生产线的投资成本是每吨5000块,而最近的投资成本差不多是4500元人民币,下降了10%左右。最后,不能忽视生产设备效率的提升。一些大钢厂因未得到新的产能批准,都在从事技改项目,以提高产能利用率。而一个100万吨的项目扩产到150万吨并不是很难。
在他看来,目前钢铁行业的宏观风险是整个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而从行业风险来,主要是钢价上升不足以抵消不断上涨的原材料成本压力。他同时对2008年铁矿石价格谈判作出预测,认为同比增长可能会超过35%,而焦煤价格同比上升预计超过9%。
而针对昨天宝钢上调明年一季度钢价的消息,他指出,一部分因素是目前的钢价相对市场价格来说确实有点低。另一个原因是由于成本的上涨,如海运费或其他成本。
来源: 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