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通过大力调整品种结构,全面推进成本优化,系统提高产品质量,有效地克服上游产品价格上涨、钢材价格低位运行等突出困难,武钢超额实现了全年生产经营目标,完成了预定的改革与发展任务。
据统计,2006年,武钢生产铁1337万吨、钢1376.1万吨、材1265.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35亿元,实现利润60亿元,实现利税110亿元。
2007年,武钢确定的工作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家钢铁产业政策,加快实施“十一五”规划,积极推进中西南发展战略,深化内部改革,加强企业管理,突出品种质量,突出发挥产能,突出成本优化,突出自主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和谐武钢。今年武钢的主要目标是,生产铁1385万吨、钢1459万吨、材1357万吨。优化品种结构,双高产品比例达到80%以上,硅钢产品达到11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06亿元,实现利润55亿元;全年降成本、费用18.8亿元。
武钢决策层把2007年看成是武钢实现“十一五”改革与发展目标至关重要的一年,认为其发展机遇大于挑战:我国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步伐加快,国民经济增长预计达8%以上,国家钢铁产业政策逐步实施,钢铁行业发展趋于规范。但是,随着国内钢铁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产能的继续增长,竞争更加激烈,钢材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加,上游产品价格还将在高位运行,同时,公司优化品种结构的任务艰巨,产能没有大的提高,技改投资达到高峰。
针对这一现实,武钢确定2007年抓好五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深入推进“两化”降成本。充分发挥产能,深化成本管理,加强市场营销,加强安全生产。二是优化品种结构,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加快产品研发推广,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三是深化内部改革,加强企业管理。继续推进辅业改制,深化内部改革和资产重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四是加快实施“十一五”规划,继续推进中西南发展战略。加快战略资源基地建设,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五是以人为本,转变干部作风,为职工多办实事。
目前,武钢股份正在进行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工作,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目标。运用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这样一个双方共赢的创新投融资品种,在资本市场融资,募集的资金将投资四个项目。即建设三硅钢工程项目、建设三冷轧工程项目、建设转炉-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项目以及建设高速重轨万能轧机生产线项目。
据分析,通过这几个项目的实施,武钢未来几年的发展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首先从硅钢的情况看,根据我国电力发展规划预测,2010年我国电力行业的硅钢消费量在530-580万吨左右,其中取向硅钢需求量在90万吨左右,无取向硅钢需求量在460万吨左右。我国冷轧硅钢,特别是高端产品,在“十一五”期间存在明显的供应缺口,武钢的生产优势明显。
再看冷轧及涂镀板卷,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国内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家电、汽车等领域的冷轧及涂镀材需求日益旺盛,但我国冷轧及涂镀材无论在产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全面满足国内市场需求。2006年,我国进口的冷轧薄板、涂镀板占进口总量的60%左右。根据我国钢材消费总量和冷轧及涂镀板卷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国内冷轧薄板需求仍处在增长阶段,特别是轿车、优质家电的快速发展,高质量、薄规格冷轧及涂镀材的需求也同步快速增长。
而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工艺,这是上世纪90年代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新技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以投资省、成本低、质量优、能耗少、效率高的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工艺技术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生产工艺逐步采用半无头轧制技术等新技术,使生产的钢材品种不断扩大,产品厚度变薄、宽度加宽、质量提高,而产品再经酸洗平整后,可替代部分冷轧产品,促使以热代冷的市场进一步扩大。采用转炉配合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生产规模也将扩大,同时,转炉可以提供优质钢水,有助于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出更具有竞争力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