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报告(2024年12月)

2025年02月11日 11:27 243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安博平台   作者:

2023年12月份至2024年12月份中国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表
509825

509826
图1 中国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变化趋势图

509827
图2 中国铜产业景气信号灯图

中国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监测模型结果显示,2024年12月份,中国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为43.3,较2024年11月份上升了1.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正常”区间运行;先行合成指数为87.7,较2024年11月份上升了3.1个百分点。近13个月中国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见下表。

景气指数继续保持上升趋势

2024年12月份,中国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为43.3,较2024年11月份上升了1.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正常”区间运行。中国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由图2中国铜产业景气信号灯图可见,2024年12月份,构成中国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的9个指标全部位于“正常”区间。

先行合成指数较2024年11月份继续上升

2024年12月份,中国铜产业先行合成指数为87.7,较2024年11月份上升了3.1个百分点。该指数主要用于判断铜产业经济运行的近期变化趋势,其上升表明近期铜产业保持回暖的趋势。

分项指标分析

铜价保持上升趋势。LME铜结算价指数上升至36.7,较2024年11月份上升2.0个百分点,表明国际铜价呈现上涨趋势,对中国铜市场具有拉动作用。

M2(货币供应量)小幅回落。货币供应量指数为75.4,较2024年11月份回落3.5个百分点,基本保持平稳,未出现大幅波动。

铜精矿进口指数保持小幅上升趋势。本期,铜产品进口量指数为69.2,较2024年11月份上升5.4个百分点,表明12月份由于国外铜矿石进口量有所增加。

铜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回落。铜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指数为100.3,较2024年11月份有小幅回落,反映出于季节性原因,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方面的投入有所回落,但考虑到前期值已处高位且降幅有限,表明铜产业发展依然健康。

房地产业回升明显,但其疲弱态势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商品房销售面积指数为-1.4,较2024年11月份上升20.3个百分点,已位于“正常”区间。但综合各项数据表明房地产市场的疲软态势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电力电缆生产量指数呈两位数回升。电力电缆产量指数为67.8,较2024年11月份回升10.6个百分点,显示铜产业下游重点消费领域经营状况稳中有进。

精铜产量指数较2024年11月份小幅回升。国内精铜产量指数达到132.6,较2024年11月份出现小幅回升,显示出铜产业在生产端保持稳定的态势。这一趋势说明铜企受到市场需求回暖及季节性因素共同影响。

铜企营业收入小幅上升。铜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指数为177.3,相比2024年11月份上升4.1个百分点。这表明铜产业的整体营收能力保持稳健。企业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运营效率等方式来应对市场变化,确保营收的稳定增长。

利润指数继续保持上升趋势。铜企业利润总额指数达到168.7,较2024年11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已接近“偏热”区间,表明国内外宏观因素带来的提振效应使得铜产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企业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也注重了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

综上所述,在国民经济继续延续稳定发展态势的前提下,中国铜产业景气指数仍将位于“正常”区间运行。

(张念 执笔)

附注:

1.铜产业景气先行合成指数(简称“先行指数”)用于判断铜产业经济运行的近期变化趋势。该指数由以下6项指标构成:LME铜结算价、M2、铜产品进口量指数、铜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商品房销售面积、电力电缆产量。

2.铜产业一致合成指标(简称“一致指数”)反映当前铜产业经济的运行状况。该指数由以下3项指标构成:国内铜产量、铜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铜企业利润总额。

3.铜产业滞后合成指标(简称“滞后指数”)与一致指标一起主要用来监测经济变动的趋势,起到事后验证的作用。该指数由以下3项指标构成:铜企业流动资本余额、铜企业应收账款余额、铜企业产成品资金余额。

4.综合景气指数反映当前铜产业发展景气程度。景气灯号图把铜产业经济运行状态分为5个级别,“红灯”表示经济过热,“黄灯”表示经济偏热,“绿灯”表示经济运行正常,“浅蓝灯”表示经济偏冷,“蓝灯”表示经济过冷。对单项指标灯号赋予不同的权重,将其汇总而成的综合景气指数也同样由5个灯区显示。

综合景气指数由9项指标构成,即先行指数和一致指数的构成指标。

5.编制指数所用各项指标均经过季节调整,已剔除季节因素。

6.每月都将对以前的月度景气指数进行修订。当时间序列加入最新的一个月的数据后,以往月度景气指数会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这是模型自动修正的结果。

7.生产指数,包括国内生产铜精矿金属含量、精炼铜产量和铜材产量。进口量指数,包括进口铜精矿含铜量、进口精炼铜和进口铜废碎料含铜量。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