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新兴领域党建“红色动能”

2025年02月20日 9:48 428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党建工作   作者:

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座谈会强调,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着力健全党的组织体系,着力强化政治引领和服务管理,着力完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江苏省泰州市委社会工作部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实施“思想凝新”“组织聚新”“队伍焕新”“关爱暖新”四大行动,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实施“思想凝新”行动

推动引领实效提升

用好阵地、抓住重点,教育引导新兴领域听党话、跟党走。用好网上和网下两个阵地,线上利用“泰暖新”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先锋E家”微信群等载体,推送党内重要文件学习重点及学习辅导等内容,让党员及时获取最新学习动态。线下建设暖“新”驿站1300余个,设立学习角,放置学习资料1万余册,落实落细学习要求。依托泰兴黄桥战役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帮助党员情景式体验、沉浸式感悟红色力量。突出两个重点,注重先进典型培育,组织工青妇等群团部门,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挖掘新兴领域先进人物,营造争先进、当先锋良好氛围。依托全省党组织书记民企分院、市委党校、市级“两新”党建培训中心等教育资源,市县联动轮训新兴领域群体,推动思想“再充电”、精神“再补钙”。

实施“组织聚新”行动

推动覆盖质量提升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泰州市开展“清仓见底”工程,联合职能部门和属地,采取“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方式,按照“数据归集、多线核查、比对去重”的方式,对“楼宇、园区、商圈、市场、乡镇(街道)个体经营户”等五类经营载体情况开展“地毯式”排查,全面梳理新兴领域组织运行、党员底数、困难诉求情况。开展“集中覆盖”工程,综合党员人数、区域分布、企业类型等各方面因素,采取“单独组建、行业联建、区域共建、镇街统建”等形式推动党组织应建尽建。对暂时不具备党组织组建条件的,采取选派党建指导员、建立群团组织等形式,推动党的工作覆盖。对于运行质态不佳的党组织,及时进行调整优化。开展“质效提升”工程,强化新就业群体服务站点枢纽功能,明确硬件设施、作用发挥等规范要求,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开通“食安啄木鸟”平台,上传外卖食品安全线索260余条。选聘新就业群体担任社区兼职网格员,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爱心送餐、爱心送考、食品安全监督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实施“队伍焕新”行动

推动能力素质提升

推动新兴领域发展,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素质过硬、作风过硬的队伍。实施党员“淬炼计划”。通过“联动纳新、指标点供、联合管理”等方式,向实体化行业党委单列指标,着力提升新兴领域党员比例。指导企业注重从党员中培养选拔车队队长、配送站长和“骑手”队长,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推广“党员提案制”做法,调动党员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实施党务工作者“红雁领航”计划,建立“两企三新”党务工作者协会,打造党务工作者学习研究、交流互促、资源共享平台。办好“红雁讲坛”,发挥党务工作者作用,用“书记讲给书记听”的方式,提升党务工作者能力素质。抓好新生代党员企业家成长提能,通过目标引育、导师帮育、赋能联育,引导新生代企业家听党话、跟党走,做好政治传承、事业传承。实施党建指导员“双百双联”计划,开展“百员联百企”“百员联百站”,推动党建指导员与重点企业、新就业群体基层站点联系指导,提升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实施“关爱暖新”行动

推动服务水平提升

整合各方资源,丰富关爱服务内容,把新兴领域群体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优化机制保障,常态运行“两新”工委联席会议机制,调整成员单位,明晰工作职责,加强力量配备,确保责任落实、工作落地。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开通“12345”小哥热线,全面收集意见诉求,做好诉求分类、派单、处理、回复全闭环,推动诉求的快收、快处、快回。加强关爱凝聚,持续深化泰暖“新”服务品牌建设,抓好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丰富拓展,充实“小哥食堂”“小哥公寓”“小哥医院”等关爱服务项目内容,用好“工匠学院”“助新成才”行动计划,积极开展新就业群体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提升等工作,拓展新就业群体职业发展路径。用好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探索实行“新兴领域牵手计划”,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兴领域群体关爱工作。创设平台载体,深化非公有制企业“四同八助”党组织创建,推动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同频共振,编发百个“八助”项目案例汇编,制定出台《党建惠企十条2.0版》,用政策杠杆撬动企业抓党建工作的热情。开展新兴领域党建共享日,积极打造集中学习、交流沟通、能力提升的工作载体。常态组织开展“新”心议事会,抓好实事项目制定落实、问题诉求收集办理、关键要事意见征求。

(作者系中共泰州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