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集团用心用智点亮矿物研究“科技树”

2025年02月24日 10:29 83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科技创新   作者:

26

近年来,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银集团”)围绕有色主体产业,在采选冶系统全供应链和全价值链提指标、降成本、扩效益,尤其是在资源二次利用方面做出大量文章、取得显著成效,用心用智点亮矿物工程研究“科技树”。

作为白银集团矿物研究任务的主体科研单位,西北矿冶研究院矿物工程研究所坚持以做好集团科研攻关服务为己任,与集团所属各厂矿单位深度合作,挖掘更多效益增长点,2024年完成产值9150万元,创历史新高。

白银集团铜冶炼车间的降尘废料中含金、银、铜等多种有价金属,一直未能充分发掘其中的价值。2024年3月,矿物工程研究所开始采样实验;10月底,实现稳定回收利用。各个车间生产差异较大,原料性质复杂多样,没有“万能公式”可以套用。因此,矿物工程研究所对每一批原料量身定制除杂回收方案,过程复杂,需要时刻应对变化。截至2024年底,矿物工程研究所完成原料处理近6000吨,其中金回收率65%、银回收率75%,将变废为宝落到实处。

2024年9月10日,白银集团厂坝铅锌矿复杂难选铅锌尾矿深度综合回收集成技术应用项目正式转入工业试生产阶段。作为矿物工程研究所为实现尾矿资源二次利用、提高矿山经济效益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创新性项目,目前,该项目尾矿锌金属平均回收率55%、锌精矿品位30%。

与此同时,白银集团新疆索矿氧化铜矿项目在如火如荼推进中。矿物工程研究所针对该矿实际情况进行选矿试验,不仅可实现铜金属有效回收,还不会产生酸浸废渣等危废物;在氧化铜原矿品位0.6%~0.8%的情况下,可实现铜回收率52%、铜精矿品位17%,实际药剂成本远低于设计预期,大幅提高该矿盈利水平。

矿物工程研究所共有科研人员26人。他们加班加点攻坚克难,跨国出差几个月是其工作常态。

矿物工程研究所不仅立足白银集团“大发神威”,还积极“走出去”大显身手。

2024年,矿物工程研究所与吉尔吉斯斯坦一家矿业公司签署的科研项目取得重要突破。经过一年多的持续攻关,矿物工程研究所针对剥离层给矿金属品位波动大、矿泥含量高、矿石性质差异大的特性,开发出适应性强的生产流程,实现氧化铜金矿、赤褐铁型金矿、高滑石高泥给矿之间生产的无缝衔接,各项指标实现突破,铜回收率提高8个点,金回收率提高2个点,吨矿处理药剂成本从90元降低至60元,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通过这一项目,矿物工程研究所完成科技成果鉴定1项,申报技术专利15项,发表科技论文12篇,1项科技成果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这不仅为矿物工程研究所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还极大地提振了团队的自信心,‘走出去’攻克更多技术难题,为白银集团在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选矿和综合回收利用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白银集团西北矿冶研究院矿物工程研究所副所长苗梁踌躇满志地表示。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