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而上 奋发有为 中国十五冶承建的加纳金矿项目成功产出首块金锭
2025年03月04日 10:59 130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科技创新 作者: 王恒熙
加纳金矿项目浇铸的首块金锭。
近日,中国十五冶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十五冶”)承建的加纳金矿项目成功产出首块金锭,以“开门见金”之势打响了中国十五冶2025年海外建设“第一枪”。
作为西非地区首个由中国企业在加投资的最大规模金矿项目,顺利出金标志着该项目工艺流程全系统安全平稳打通,整个项目实现全线投料一次性成功。这不仅是该工程的重要里程碑,更是自该项目投料生产以来的一次重要突破。这块金锭,承载了无数建设者的汗水与付出,标志着加纳金矿项目将步入生产运营新阶段。
攻坚克难 完成节点
加纳金矿项目是中国十五冶的重点项目,项目进展备受关注。2024年9月以来,加纳金矿项目部牢牢把握全场单体试车目标,以决战雨季施工为契机,主动出击,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全线试车进行查漏补缺,科学制订试车计划,细化消缺任务,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明确每天的消缺任务和需要的人、材、机等相应的资源配置。该项目部管理人员按照试车进度,在现场监督、检查各单位工程尾项消缺完成情况,遇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2024年9月23日,加纳金矿项目开始进行粗碎车间投料试车,全场陆续进入调试、试车阶段。经过该项目业主方、EPCM方以及项目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成功解决了投料生产的第一阶段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并在后续调试、试车工作中捷报频传。2024年9月25日,粗碎系统投料试车成功;10月22日,首次主流程带水联动试车;10月26日,全流程带水联动试车;10月31日,全流程自动化联动试车;11月10日,持续3天的全流程带料试车一次性成功,正式开始投产阶段;12月23日,熔炼车间通过验收,为该项目顺利产金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系列工作的完成,不仅为加纳金矿项目团队积累了宝贵的试车实践经验,也为实现业主带料试车以及后续投产出金的整体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非合作 共生共赢
从粗碎系统的投料成功,到分段试车的顺利推进,再到带料试车的实现,每一个阶段都如同攀登高峰的坚实步伐,稳健而有力,凝聚了该项目全体参建人员的智慧与汗水。这不仅是项目的成功,更是中加两国友谊的见证,是互利共赢的生动实践。
该项目的建成对促进当地北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项目建设期间,中国十五冶始终践行“授人以渔”理念,积极培养加纳籍焊工、铆工、管工、电工等工种的技术工人,本土化用工率达75%以上,累计培训加纳籍技术工人500余名,极大提升了当地工人的技能水平,在为未来工业发展储备人才的同时,也带动当地矿产加工、设备维修、物流等上下游产业发展。
在2024年11月8日的投料试生产启动仪式上,加纳前总统阿库福·阿多表示:“加纳纳穆蒂尼金矿项目的建成是加纳成为非洲采矿活动中心目标的重要一步,这体现了加纳政府对中国矿业的重视,加方欢迎更多中国企业来加纳投资建厂,加方愿同中方紧密合作,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两国友好关系发展。”
首金迎新 稳步推进
2024年12月以来,在全线带料试车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加纳金矿项目投料生产有序推进,这一重要节点的实现,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了出金前的最后冲刺。通过持续的消缺整改和优化调整,加纳金矿项目团队确保了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工艺流程的顺畅衔接。
2024年12月23日,该项目熔炼车间顺利通过业主方及EPCM方的全面验收。酸洗、解吸、电积、炭再生和熔炼室生产线为整个项目生产工艺流程的最后环节,主要涉及酸洗系统、解吸电解系统、炭再生系统与黄金熔炼系统等工艺流程。随着加纳金矿项目投产运营工作的持续推进,整个选矿厂运行稳定,熔炼车间顺利通过验收为该工程后续出金以及投产达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实现业主单位下达的“出金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5年1月,随着熔炼车间内第一块金锭的铸成,加纳金矿项目顺利实现了新年“开门红”。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开门红’引领‘全年红’,加速完成工程收尾工作,争取在2025年内实现竣工结算目标。”
下一步,加纳金矿项目部将继续落实“立足有色、跳出有色”的发展战略,在加纳的土地上深耕细作,精益求精,以加纳金矿项目为起点,积极探索更多合作机会,推动中国十五冶在加纳工程市场滚动发展,持续为中国十五冶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