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双喜:把事情做细 把细节做精

2025年03月06日 11:16 82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先锋人物   作者:

510842
胡双喜在工作中。

朴实、严谨,没有大话空话,这是中钨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钨高新”)所属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株钻公司”)机夹焊接刀片事业部压制工序数控刀片班调整工胡双喜给笔者的第一印象。躬耕岗位25年来,他怀揣匠心,坚守匠情,始终保持细心、耐心、责任心,做好每一件小事。

初心如磐坚守匠心

一技在手,终身无忧。胡双喜的长辈,有木工、泥瓦工、电工,当胡双喜还是孩子时,看到叔叔伯伯一脸骄傲地讨论打家具、砌房子的细节,那种兴奋劲头,他依然还记得。受到长辈影响,他从小就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个有高超手艺的人。

1999年,从学校毕业后,他进入当时的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一名成型工,负责压制。胡双喜回忆说,正式上机器操作前,师傅带了自己1个月,不仅教操作原理,也手把手地教压制的注意事项,“很幸运的是,我一入行就跟了一位很负责的师傅,他对细节处理要求很严格。”1个月后,胡双喜就能顺利上机操作了。

成型工细分为压制工和调整工两个工种。因为工作需要,不久后,胡双喜从事成型调整工。“调整工就是将模具装配在压力机上,按照工艺参数,做好压坯,然后交给压制工生产。”如果压制过程中出现裂纹、分层等情况,由调整工负责调整。

2002年,从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裂变出来的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胡双喜转到该公司工作,继续从事成型工作。年复一年的重复劳动,枯燥且乏味,但他却始终坚守岗位,精益求精,确保每一次成型的产品质检优良。因为做事细心,他曾荣获株钻公司“质量明星”称号。

心细如发锤炼匠技

硬质合金的成型,是从碳化钨粉向硬质合金刀具“变形”的关键一步。设备气压、温度和湿度、碳化钨粉的比例都会影响成型的效果。正是如此,最考验师傅心细。

成型设备每套模具有多个上冲头,一些难压的产品,易造成上冲头损坏,维修一个上冲头需1000多元。当模具只剩最后一个上冲头时,做事沉稳的胡双喜是工序长眼中的不二人选。

接到任务后,胡双喜总能顶着压力圆满完成任务。比如车间曾接到一款难压产品。装模时,间隙难调均匀,冲头容易缺,交货时间又迫在眉睫,大家都不敢接这个“烫手的山芋”,胡双喜凭着扎实的功底,细致耐心,最终顺利完成对成型区及周边毛刺的精准调试。

一直以来,胡双喜始终抱着“志在高山行在微”的工作态度,提高个人品性,不断锤炼匠技,靠着精益求精和锲而不舍的专注力,把握好每一个细节,确保每一次成型产品的品质优良。

一丝不苟铸就“匠魂”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胡双喜努力在实践中磨炼、积累、思考,在一件件小事中练好深耕细作的本领。

“一处地基筑得不牢,高楼大厦就会摇摇欲坠,甚至坍塌,在成型过程中也是如此。如果忽视了成型过程中的一些小事和细节,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满足于差不多、敷衍了事,最终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胡双喜说。

胡双喜始终抱着一丝不苟的精神,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他说:“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不走捷径,把事情做细,把细节做精。”这次他在国赛中获得第二名的成绩,是对他25年来一丝不苟工作态度的最大肯定。他说:“平时在工作上,我好像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按工艺要求,把每一步做到位。这次来参加国赛的都是行业高手,我没想到自己能获奖。今后,我将继续把平时工作中细致细心的习惯传承下去,无论是在赛场还是生产现场,都力争以细节取胜。”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