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赵宗合代表:提高一线特别是特殊工种工人收入 加快培育新型焊接技能人才

2025年03月07日 20:47 130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有色记者跑两会   作者:

1

“我在基层一线工作快30年了。作为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希望能够把基层一线的声音带到两会上。”中国五矿所属中国一冶焊接技术培训中心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技能教练赵宗合在驻地对本报记者说:“今年我带来了‘提高一线产业工人特别是特殊工种工人收入’和‘培育新型焊接技能人才’两个建议。”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8部门在《关于推动技能强企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依托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进一步激活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主体作用。

“《2024年湖北省技能人才需求职业(工种)参考目录》中显示,焊工月薪中位数约为6000元,处于‘急需紧缺’状态,企业招工成本高且年轻人从事该行业意愿低。同时,根据钢结构行业协会统计数据,目前,‘60后’‘70后’焊工占比合计达到61%,‘80后’占比为26%,‘90后’占比仅为13%,焊工年龄结构老化,技能人才梯队面临断层风险。”赵宗合说,“企业要充分发挥其创新主体、技能人才培养主体作用,结合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加快培育新型焊接技能人才,实现人才增技、企业增效。”

为此,他提出4点建议:一是强化企业技能人才培训载体建设,推动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提档升级,结合我国制造业布局情况,在先进钢结构、高端装备制造、特种材料焊接优势区域,扶持打造区域性培训中心。

二是更大力度地补助企业研发和培训投入,引导、鼓励企业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引领,强化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以企业为中心链接政策激励、职业教育、行业资源,打通“企业培养+创新赋能+产业升级”链条。

三是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重视实践教育,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重点加强机器人焊接操作、特种材料焊接工艺培训,提升新型焊接技能人才“含金量”“含新量”。

四是推动由“从事手工劳动”向“投身现代化制造”的观念转变,改善从业环境,提高社会认同,提升职业吸引力,优化焊接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落实技能等级与薪酬、职称挂钩,增强年轻人入行意愿。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提高产业工人经济收入。

“我国广大的产业工人尤其是特殊工种劳动者长期面临高风险的工作环境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这不仅严重影响工人自身的生活质量,也对行业的稳定发展和后期人才储备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合理提高他们的收入、保障从业人员的福利待遇,是激励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产业工人队伍,服务国家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赵宗合表示。

为此,他提出3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优化现有薪酬体系。国家相关部门应根据特殊工种的劳动强度、技能要求和风险程度,完善或制订差异化的薪酬标准系数。设立特殊岗位津贴标准:如焊工每月津贴800~1500元,电工每月津贴600~1200元等,确保特殊工种的特保津贴既体现差异性,又显示出公平与人性化。同时,建立定期薪酬调整机制,根据各地区、各企业效益和物价水平,每年对一线产业工人工资进行合理调整。

二是加快完善及制订新八级制度。从地方政府到企业,都要进一步提高加强技能培训与认证的意识,由政府和企业联合加大对一线产业工人的技能培训投入,开设免费的专业技能提升课程。鼓励工人参加技能认证考试,对获得新八级制度相应等级的技术、技能类工人,除给予一次性奖励外,更要在其工资中具体体现技能等级的明显差异。

三是拓宽职业发展通道。国家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产业工人群体的职业发展,完善或制订针对产业工人在企业内部的多维度职业晋升通道,包括晋级升迁职级、设立技术专家岗位等。一线产业工人可通过技术创新、解决生产难题等方式晋升为技术专家,享受与中高层管理人员同等的薪酬待遇和福利,进一步激发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创造热情。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