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从全国两会看科技创新产学研共绘科技创新“同心圆”
2025年03月17日 9:15 314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热点聚焦 作者: 李开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挥科技领军企业的龙头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并非独角戏,而是一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各司其职、紧密协作的“交响音乐会”。在全国两会精神的指引下,企业作为市场需求的“风向标”,正引领创新链条深度融合,与高校和科研机构携手同行、久久为功,将科技创新的同心圆越画越大、越画越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产:以需求为引
在科技创新的舞台上,企业就像是敏锐的“猎手”,凭借市场洞察力,精准捕捉每一个潜在的需求信号。它们一头连着实验室的智慧火花,一头连着市场的滚滚浪潮,用敏锐的嗅觉和强大的行动力,将创新的种子播撒到产业的沃土中。全国人大代表、中铝东轻技术质量中心主任工程师谢延翠,便是这场“创新接力赛”的关键选手之一。
她的职业生涯,始终与国家需求紧密相连。她坦言:“国企的责任,不仅是创造效益,更是为国家战略服务。”
她强调,企业的研发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从实验室走向现场,再从现场回到实验室,不计其数地循环往复,才有可能再向应用延伸。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模式,确保产品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她表示,企业所掌握的市场需求,能为科研提供明确方向。通过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企业能够更快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学:以创意为基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智慧源泉”,汇聚着无数聪明的头脑和无尽的创意。在这里,科研团队就像一群勇敢的“探险家”,在知识的海洋中披荆斩棘,用创新的利刃斩断传统技术的枷锁。郑州大学的科研团队,就是这场“创新大冒险”中的佼佼者之一。他们大胆创新,攻克了传统钼提取技术的诸多弊端。
据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蓬介绍,传统的钼提取技术效率低、加工成本高、产品纯度低,且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郑州大学团队通过多年研究,成功研发出无氨氮钼冶金新技术,将钼精矿转化为99.995%的高纯钼。这一技术的突破,不仅解决了行业长期以来的氨氮污染难题,提高了产品质量,还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推动我国在关键金属钼的冶金与高纯化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华丽转身,充分彰显了高校科研团队的卓越实力。
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为郑州大学的创新成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目前,该团队与河南省三门峡市的河南金渠钼业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年产6000吨高纯钼材料新工厂。通过产学研结合,郑州大学与地方政府联合建设中试基地的合作模式,不仅加速了技术的产业化,还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这种合作模式,让高校的科研成果不再局限于实验室,而是真正走进市场,服务社会。
研:以突破为纲
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的“中流砥柱”,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为国家战略需求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它们在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中精雕细琢、大胆突破,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筑牢了根基。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转制科技型央企,始终坚守“以技术创新服务国家、服务行业”的初心使命,为我国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沈政昌表示,转制科研院所,是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重要策源地和供给地,是提升中央企业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始终坚守“以技术创新服务国家、服务行业”的初心使命,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增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三大核心”功能,近年来,在战略性关键矿产的绿色开发利用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未来,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将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决当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科技创新“国家队”和“主力军”,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做表率,切实履行科技型央企的责任担当,为建设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加剧,产学研合作将更加紧密,创新的边界也将不断拓展。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从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到智能化、数字化的全面升级,科技创新的浪潮将席卷每一个领域。在这场变革中,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将继续携手,以科技之力赋能产业、以创新之光点亮未来。科技创新的故事,将由我们共同书写。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