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心攻克技术难关 以行动诠释工匠精神——记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数控车工李文波

2025年03月18日 15:36 189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有稀土   作者:

511341(1)
李文波在数控加工中心测量产品。

“更忙碌”,是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自硬公司”)数控车工李文波在结束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后的状态。这位“80后”的技术骨干,正忙着分享所学所思,忙着将荣誉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效益。对于个人技能的提升,他充满了急迫感,坦言道:“通过这次大赛,我得到了历练,也感受到了压力,我要将‘技能报企、技能报国’落到实处,要不断精进和探索。”

工匠精神

是对绝对精度的反复较劲

刻苦,是李文波工作14年来一直坚持的信念。

刚入职自硬公司时,由于缺乏操作经验,李文波成了那个最爱向师傅请教、最爱翻阅资料的“新手”。在生产线的前8年,虽然工作枯燥,但李文波从未觉得乏味。他日复一日地在车床前调整参数,确保零件精度的完美适配。每当看到图纸上的设计变成生产线上的产品,那份成就感总能让他驱散身体上的疲惫。

“我认为工匠精神,就是长期坚持。作为一名数控车工,就是要对绝对精度不断追求。”李文波回忆道,他曾遇到过一个加工精度要求极高的密封环组合件产品,这是硬质合金与不锈钢的复合组合件,对尺寸和形位精度的要求极为严格。起初,他按照常规方法加工,但总是存在尺寸偏差、形位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不达标的问题。“我百思不得其解,到处寻找问题所在。”经过多次实践,他发现传统加工方法无法满足这类产品的要求。于是,他从程序和刀具及工装夹具上寻找突破口,但依旧无果。

“虽然当时很沮丧、焦虑,但我从未想过放弃。”李文波一头扎进书海,大量查阅专业资料,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最终,在刀具选择、切削参数匹配以及工装夹具设计上,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根据零件的材料和形状特点,他重新选择了合适的刀具,配置了合理的切削参数,并对工装夹具进行了优化。经过多轮试验和优化,他终于加工出了符合精度要求的零件。

正是凭借这种“死磕”精神,李文波取得了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并获得了多项荣誉。也因为这种执着精神,他从一线操作岗位调到了工艺技术岗位,他参与设计调试的参数得以固定,为自硬公司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赛促产

激发技能报企的责任心

在同事眼中,李文波是技术独当一面的中坚力量,但当他站上这次国赛舞台时,却因差距,倍感压力。

比赛前,他在株洲接受培训,发现比赛用的零件复杂程度远超日常工作遇到的产品。“当时心里没底,觉得很难,无从下手。”在赛事组委会的安排下,他进入湖南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封闭试训。这次经历让他深刻感受到,比赛的难度不仅在技术层面上,工艺层面更是远超日常水平。

“我们日常涉及的产品在数控编程方面只需人工计算即可,但大赛设计的比赛样件,在规定时间内用手工编程的方式几乎不可能完成样件的加工,需要借助电脑编程实现。”李文波说。一周的集训时间转瞬即逝,此时的他对软件编程还未完全掌握精髓,样件工艺流程及加工参数控制也还未摸透,这使他更加焦虑。

集训结束后,李文波开始了废寝忘食地学习,把所有空闲时间都用来练习电脑编程和实操。通过一天天的学习,他逐渐找回了信心。

星光不负赶路人。最终,李文波在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数控车工项目第三名的成绩。

“我很感谢国赛平台,很庆幸来到了这里。”李文波说,在竞赛的高压环境下,他的数控车床操作熟练度和精度有了极大提升,掌握了一些更高效的编程技巧和加工方法,能更好地应对复杂零件的加工任务。他坦言:“和高手过招,让我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该领域的能力和不足之处。未来,我将继续努力,成为自硬公司在数控车床领域技术不断攀升的推动者。”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