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机加 卓越管理——记中铝集团优秀班组(工区)长张健
2025年03月18日 15:49 130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科技创新 作者: 汪翠婷 王宁
张健正在与技术人员讨论项目方案。
张健,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工装备公司(以下简称“重工装备公司”)机加部部长、高级工程师,2024年度中铝集团优秀班组(工区)长、2024年中色科技优秀共产党员。11年来,他始终扎根生产一线,以坚毅执着、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精神,从“初出茅庐”的技术小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机加部工区长,一步一个脚印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
爱岗敬业:
扎根一线,服务生产
“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以百分的热情和态度对待每一份平凡的工作。”这是张健的工作信条。从普通技术员、计划组组长、质量管理组组长、质量室副主任、质量室主任、技术质量部副部长到机加部工区长,在每个岗位上,他都以百分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自从张健担任机加部工区长以来,机加部工时产量得到了大幅提升,他带领团队完成了多个国内首台(套)有色金属轧机设备关键零部件的加工任务。目前,正在加工的土耳其3300mm热轧项目单件牌坊净重260吨,是中色科技有史以来加工的单件重量最大的有色金属加工行业轧机牌坊。
2024年,重工装备公司积极开拓市场,承揽了各类零件的加工任务。面对零件材质特殊、异型零件精度要求高等从未接触过的挑战,张健围绕做大产能、精细管理的要求,在部门内部制订激励政策提高效率,在引进先进的工具工装的同时,对现有的刀具进行国产化替代。2024年,该公司机加工标准工时创历史新高,全年共完成标准工时318000小时,其中,5月份加工标准工时首次突破单月30000小时,每个标准工时消耗的成本同比下降了22.85%。
守正创新:
打破常规,加工能力再突破
2024年是重工装备公司机加部加工能力取得突破的一年。在张健的带领下,该公司机加部首次完成了单件近300吨兰石下横梁的加工任务。该任务在零件的起重吊装、零件加工找正和加工检验方面都面临很大的挑战,机加部员工充分发挥潜力,从吊装方案的论证,到特殊刀具的加工制作,再到最终零件加工精度的保证,均实现了重大突破。经过一个多月的加工,上横梁顺利通过了甲方验收,标志着重工装备公司在大型零件起重吊装及加工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为后续自主经营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标志着重工装备公司具备了加工兰石重工从6.3MN到100MN压机所有关键零件的能力,为进一步拓宽压机制造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工装备公司依托“中铝集团技能大师工作室”,始终坚持以工作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建设为纽带、以专业创新为主体开展技术攻关,商讨各类质量技术难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先后解决了大型零件吊装、U钻加工效率提升、高精度大孔径加工和计算机辅助加工技术应用等技术难题,优化了多项关键零件的加工工艺。近两年来,该工作室成员共申请国家专利17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通过改进和创新,每年可节约费用30余万元。
凝心聚力:
加强学习,团队技能持续提升
重安全、提技能、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一直是重工装备公司机加部的核心目标。机加部定期组织开展技术分享培训,采用“传、帮、带”模式,让技术经验得以传承。此外,机加部还积极邀请设备厂家来厂培训交流,深入探讨各种设备“疑难杂症”的应对之策。在张健的带领下,机加部员工技能稳步提升,大多成长为机械加工领域的“老专家”,荣获“河南省技术能手”“河洛工匠”“中铝集团高技能人才”等称号;机加部也先后荣获有色金属行业优秀(二级)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河南省勘察设计行业优秀QC小组三等奖、中铝集团质量QC小组优秀奖等奖项和中色科技安全生产标准化班组称号。
近年来,张健带领重工装备公司机加部员工先后完成了3300mm“1+1”铝带热连轧机组、2300mmGY项目气垫式退火炉机组、2800mm铝带连续拉伸机组、2800mm六辊冷轧机等多个国内首台套设备的加工制造任务。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他经常提前组织人员商讨零件装夹方式、加工方法、刀具及工具工装使用等方面的问题,总结提炼了一套完整的加工工艺流程,为后续项目的加工制造提供了有利的参考。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翻开张健的工作日志,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他总结出的各种重点信息,这都是他孜孜不倦学习和反复琢磨的印迹。从技术员到机加部工区长,从青涩到成熟,从懵懂到专业,张健始终初心不改,依然保持着对工作的认真与细致,这份敬业精神也激励着他不断追求卓越、努力创造更大的价值。
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张健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奋斗的励志篇章,更是“中色人”辛勤耕耘、不懈追求的生动缩影,激励着每一位中色科技员工不断向前迈进。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