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培育发展铜产业新质生产力 中条山集团高标准推进铜基新材料产业链发展
2025年03月24日 11:43 48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综合时讯 作者: 北轩
北铜新材部分铜箔产品。
铜基新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里研发人员正在做铜的电化学实验。
一卷铜箔展开后薄如蝉翼,用手轻拉便能撕开——这种厚度只有6微米的铜箔,被形象地称为“手撕铜”。它性能优良,能够承受反复的折叠,还具备强大的耐腐蚀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终端、新能源汽车、5G通信、智能制造及航空航天等领域,成为铜行业高新技术领域的“宠儿”。
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条山集团”)是我国七大产铜基地之一,拥有完备的探、采、选、治、精深加工产业链,承担着山西省打造有色金属行业一流标杆企业、引领推动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近年来,中条山集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以推动铜产业优化升级为主线,引领并打造铜基新材料领域先进制造业集群,因地制宜培育发展铜产业新质生产力,实现了“从一块矿石到一张铜箔”全链条发力。
以链式思维推进产业链发展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以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大力培育省级重点产业链,加快制造业振兴升级,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注入新动能。2023年12月,中条山集团被确定为山西省重点产业链铜基新材料产业链“链主”企业。中条山集团肩负起新的使命,贯彻落实山西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以链式思维规划铜基新材料产业链,“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一体布局,高标准推进铜基新材料产业链发展,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
中条山集团作为铜基新材料全产业链企业,涵盖了从矿山开采、铜矿冶炼、加工成材、终端消费的整个过程。“上游”对矿山原矿进行开采和筛选,得到主要原料铜精矿;“中游”是冶炼环节,得到可直接用于加工的精炼铜;“下游”通过不同的加工工艺,将精铜加工成各种形状的铜基材料产品,如铜板带、铜箔等。
立足当好“链主”企业,更好地推动产业链发展,中条山集团加强企业内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等多链协同发展,持续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不断升级、有效延伸。一是夯实资源基础,在上游强链。中条山集团加大矿山深边部资源勘探力度,推进相关项目建设,积极“走出去”,加强国际经贸合作,提升资源保障能力;深化推动再生铜资源利用产业,完善再生铜原料回收利用体制机制,增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二是冶炼技术升级,在中游补链。中条山集团建成侯马北铜年处理铜精矿80万吨综合回收项目,填补了华北地区阴极铜产能35万吨以上规模的空白;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提高铜及稀贵金属回收率,实现节能降耗增产增效;构建稀贵金属研发、中试、产业转化和企业孵化等完备的产业创新发展体系。三是向中高端跃进,在下游延链。中条山集团建成了山西北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铜新材”)年产5万吨高性能压延铜带箔和200万平方米覆铜板等项目,摆脱了产业链横向、纵向、高端延伸不够等困境,深入开展“政府+链主+产业园”招商,建立园中园,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解决企业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链延伸不够等问题。
以质优产品提升经济效益
质优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谓的“手撕铜”正是北铜新材生产的高性能压延铜箔,它是北方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铜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布局之一。
北铜新材是集铜及铜合金、高精度铜板带、高性能压延铜箔、覆铜板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成立于2020年1月,是北方铜业的全资子公司,北方铜业前身为南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中条山集团。中条山集团在上游铜开采、中游铜冶炼的基础上,规划延伸产业链条,建设下游铜精深加工项目,“手撕铜”项目由此诞生。
随着电子产品向着轻、薄和集成化、功能化发展,作为基础导电材料的铜箔产品也向着越来越薄的方向发展。薄,意味着有更好的传导性,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也意味着极限挑战。6微米铜箔仅为头发丝十分之一的厚度,在生产过程中极易发生断带,对板型控制、厚度公差的精度要求极高,对设备精度、工艺参数以及人员操作技能也有严格要求。“手撕铜”项目试生产以来,为了抓实高端产品研发,北铜新材全体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合力攻坚,一方面,引进国内外高端生产设备,如铜箔可逆精轧机、铜箔表面处理机、铜箔退火炉等大型装备;另一方面,多次组织设备厂家、技术骨干、专业技术人员召开技术研讨会,列出问题清单、制订解决措施,不断提升设备精度,优化工艺参数。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北铜新材成功连续产出单卷长度超2万米的6微米压延铜箔,创下了行业6微米压延铜箔连续轧制的最长纪录。
北铜新材聚焦市场需求,积极开展先进铜基复合材料、超薄箔材等高端前沿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根据电子电路领域对铜箔剥离强度、耐热性、高温抗氧化等性能方面的需求,积极开发高附加值产品——黑化处理箔。
目前,北铜新材与60余家铜箔客户达成合作,与多家知名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积极对接挠性覆铜板头部企业进行产品测试,部分铜箔产品已应用在三星、华为等手机终端。除了铜箔,北铜新材还生产出铜及铜合金铸锭、紫铜带、无氧铜带及C19400、C19210、C70250铜合金带材等铜加工产品,产品既可以独立销售,还能形成完整的工艺链,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在国内外铜加工和覆铜板行业持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以创新技术打造竞争优势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北铜新材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坚持“替代进口”产品定位,填补国内市场空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推动我国铜加工产业向高精尖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北铜新材长期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得益于铜基新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研究成果的加持。
一进入北铜新材料厂区,就可以看到“铜基新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的牌匾。实验室配备了扫描电镜、光谱仪等先进的科研设备,科研条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验室于2022年12月获批成立,由国内优秀的高层次科研创新人才和铜加工领域的优秀科研人员组成。实验室主要以电解铜超高纯化制备、铜基新材料成分设计与性能研究、高性能铜及铜合金板带箔制备、高性能铜及铜合金应用共性关键技术为研究方向,打造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交流合作平台。
2024年以来,实验室攻坚两个重点方向,一个是与中南大学合作开发高端引线框架用C18150合金,另一个是5G高频高速用高挠曲压延铜箔。这两种材料均定位“替代进口”,填补国内高性能铜带、压延铜箔市场空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推动我国铜加工产业向高精尖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没有尖端产品,就没有竞争优势。从铜板到铜带,从毫米到微米,铜带变薄的过程,就是身价倍增的过程,是铜基新材料产业链条延伸的过程,也是铜基新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不断超越自我的意义所在。目前,实验室已申请国家专利13项,其中,7项已经授权,填补了山西省在铜基新材料领域省级创新平台的空白,助推山西省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完善了创新平台体系,延伸了铜基新材料产业链,推动山西省在全面拓展转型发展实现“换道领跑、弯道超车”战略布局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