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踏破觅“黑金”——江西省地质局第三大队赣西北寻钒记
2025年03月27日 10:50 147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稀有稀土 作者: 廖柳 胡寅秋
槽探编录
岩心编录
在赣西北褶皱带的腹地,青灰色的山脊宛如远古巨龙盘踞于此,亿万年的地质运动将岩层挤压成凝固的“波涛”。
由江西省地质局第三大队地勘公司承担的2025年江西省矿产资源保障续作项目——修水杨梅埂钒矿普查项目,就隐匿在这片地质迷宫的深处,正演绎着江西地质人的找矿突破故事。
破晓出征
“李绍威,把伽马枪再仔细检查一遍!”晨曦中,第三大队物探高级工程师丁皇江抹了把额头的露水,古铜色的脸庞在朝阳下泛着光。这支由地质、物探、水文和测量等6人组成的突击队,今年已在杨梅埂驻扎了一个多月,此刻正沿着羊肠小道向新的勘探点进发。
脚下,砂岩小径被露水悄然浸润,队员们目光如炬,不放过岩层的任何细微迹象。手中的地质锤与罗盘,在日光的轻抚下闪耀着金属光泽,那是专业与坚毅交织的光芒。项目负责人李奇用地质锤拨开荆棘,嗓音裹挟着山风传来:“3点钟方向岩层出露,注意构造接触面。”
跑线勘探
跑线,作为地质勘探的先锋号角,是一场与大地深度对话的征程。
队员们依照前期精心规划的路线,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奋力攀登。大家紧握地质锤,每前行一段距离,便会有意停下。他们敲击着周围的岩石,那清脆的敲击声,是他们与大地交流的独特语言。凭借丰富的经验,他们解读着岩石的质地与类型。他们蹲下身子,近距离端详岩石的风化痕迹、表面纹理,不放过任何可能暗示地下矿脉走向的细微线索。一旦捕捉到异常的地质现象,他们便会迅速标记位置,掏出GPS精准记录坐标,为后续的深度探索奠定基础。
3月冻雨
3月的杨梅埂矿区遭遇了罕见的极端天气。
先是一场冻雨倾盆而下,紧接着雷暴轰鸣。12小时内,气温从31.5℃断崖式跌至4.8℃,凛冽的寒风裹挟着冰冷的雨滴,肆意侵袭着整个矿区。
“钻塔防雷装置检查完毕!”“柴油发电机已启动保温模式!”钻工向钻机班长汇报着钻机情况。
项目部人员则顶着寒风、冒着风雨穿梭在矿区,提醒钻机施工人员迅速撤离。在大家心中,人员安全是首要责任,只有确保人员平安,才能持续推进项目。
巾帼芳华
在这支队伍里,唯一的女地质队员胡寅秋肩负着钻探编录的重任。此刻,她安静地坐在钻机刚取出的钻孔岩心旁,尽管钻机的蜂鸣声持续不断,却无法扰乱她分毫。
她手持放大镜,全神贯注地观察样本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眼神中满是专注与执着。一边观察,一边在记录表格上工整地填写岩石名称、颜色、矿物成分、粒度、岩石结构等关键信息。遇到难以辨别的矿物,她迅速查阅专业的地质图谱,或是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此外,她还要梳理跑线队员反馈的地质现象和数据,将GPS记录的坐标准确无误地标注在地质图上,把岩石走向、倾角等数据巧妙转化为直观的图表。这些看似枯燥的数据和记录,在她的笔下,逐渐勾勒出地下地质结构的清晰轮廓,为后续的勘探工作筑牢了根基。
星夜追光
“小胡,这岩心怎么像千层饼似的?”夜晚,在项目部,胡寅秋正带着技术员分析样本。她笑道:“这可是大地写的日记,咱们要当最忠实的读者。”说着她便用地质锤轻轻敲开断面,黑色的断层面在灯光下泛着金属光泽。
“小胡,这数据对不上啊!”胡寅秋被测量员李圳叫住。于是,两人打着手电重返岩心库,在成堆的样本中翻找。“找到了!”晚上9点,胡寅秋举着半截岩心冲进来:“是断层错动导致的采样误差!”
金石为证
经过1个多月的鏖战,当2个钻孔岩心都呈现出稳定的钒矿化带时,大家发出欢呼声。该项目自2023年启动以来,截至2024年12月,已累计完成1:5000地质测量3.55平方公里,施工槽探8个、剥土5个、钻孔14个,总工作量约3180米,探获的氧化钒储量等级达中型矿床规模。
山风掠过,这场大地与勘探者的对话,永不会落幕。地质锤的回声仍在群山间震荡,每一道岩层纹路都是大地密码,每滴勘探者的汗水都是解译密钥。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