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战略的实践与体会

2025年03月28日 21:56 6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企业家论坛   作者:

国际化战略的实践与体会

海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曹建国

8

海亮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亮集团”)成立于1989年,秉持“既讲企业效益,更求社会功德”的发展理念,优化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聚焦教育事业、有色材料智造、生态农业三大核心领域,致力于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海亮方案”。

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亮股份”)作为海亮集团在有色材料智造领域的重要力量,主要从事铜管、铜棒、铜箔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空调和冰箱制冷、传统及新能源汽车、建筑水管等行业领域。海亮股份凭借其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实力,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如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企业称号、中国工业大奖、上市公司 ESG 百强等,彰显了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在国际化战略方面,海亮股份作出如下实践:

一是市场国际化。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海亮股份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提出“先做外、再做内”“先做难、后做易”的经营策略,构建以国内生产为依托、国际市场为导向的外贸直销体系,实现产品从本土制造端直抵全球消费终端。2002年,海亮股份取得自营进出口权,全年销售额超300万美元;2008年,铜管出口量跃居中国第一,并一直保持至今,充分展现了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

二是制造国际化。海亮股份积极响应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对浙商提出的“地瓜经济”,践行自建与并购并行模式,构建分布式全球制造格局,迅速提升市场的占有率与竞争力,将藤蔓伸向四面八方。

在全球竞争愈发复杂的当下,为实现生产、技术与市场的高效协同,更好地配合国内知名品牌客户的全球化战略布局,海亮股份打破传统模式,强化产业链韧性,塑造更为安全、稳定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2006年,海亮股份出口占比已超50%,铜管业务尤为突出。为化解出口政策变动、国际贸易摩擦与反倾销等风险,海亮股份开启了海外投资建厂之路。2006年,海亮股份在越南建立首个铜棒厂;2007年,在越南另一省份建设铜管厂。这一前瞻性布局使海亮股份产品得以绕过贸易壁垒,持续供应美国市场,有效地弥补了潜在损失。此后,海亮股份继续拓展海外版图,先后收购Luvata(诺尔达)位于泰国的铜管厂、德国KME在欧洲的5家工厂;2023年,海亮股份在北美建设了首个铜管生产基地,保障了海外业务的持续稳定发展。

海亮股份的海外布局战略,不仅成功应对了贸易政策变化,更在全球市场波动中,展现出强大的适应力与前瞻性,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运营国际化。在完成海外布局的基础上,海亮股份着重发力国际化运营,从多个维度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

在数字化运营方面,实施全面数字化转型。2025年,海亮股份大力推进数字化技术,对欧洲收购的公司进行全面管理改造,提升运营效率与精准度。

在管控方面,实施体系化运营。对于并购企业和自建企业,海亮股份均实施一体化管控,整合优化原材料、设备等,构建全球供应链体系;完善净库存风险管控体系,健全汇率风险管控体系,确保全球业务协同高效,统一标准,优化资源配置。

在品牌方面,实施品牌化运营。海亮股份致力于提升品牌在全球市场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增强品牌影响力;融合文化元素,为产品和服务赋予更高附加值。

在文化方面,实施本土化运营。海亮股份充分尊重并适应各地市场环境、语言文化和宗教等差异,做到因地制宜,国际化专业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深度本土化的运营模式,使海亮股份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降低文化与管理冲突,提升运营效率与市场响应速度。

通过数字化、体系化、品牌化与本土化运营多管齐下,海亮股份不断深化国际化战略,巩固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取得了诸多亮眼成果。

一是通过全球化战略积累了大量优秀的全球合作伙伴;二是增强了在全球范围的抗风险能力,通过极具前瞻意识的战略研判,多次进行全球化生产布局,成功规避了反倾销等国际贸易壁垒带来的风险;超前布局美国等市场,从根本上解决了重要市场风险,有效应对中美关系波折。三是以技术引领行业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四是实现了发展平台多样化,吸引优秀人才。五是海外促国内,提升了整体能力和利润率。铜产品销量过百万,突破历史高点,市场占有率达到全球第一;海外第一家铜箔工厂投产,抢占海外新能源市场,成为铜箔行业唯一具备海外产能的公司。

在国际化进程中,海亮股份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供应链、产业链方面,企业海外布局面临供应链不完整,导致成本上升,需要进一步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二是文化差异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价值观、语言、宗教信仰、商务礼仪与沟通习惯等都有不同维度的差异,需要加强文化融合和跨文化管理能力的培养;三是法规政策方面,企业出海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面临政策稳定性、数据安全、环境保护、劳动用工等挑战,需要深入了解并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确保企业的合规运营。

海亮股份在国际化征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第一,ESG是国际化的基本要求,企业应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融入到国际化运营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国际化运营能力已成为海亮防“内卷”的重要举措,通过提升国际化运营能力,有利于拓展海外市场,避免国内市场的过度竞争;第三,良好的国际化布局是企业深度国际化的首要举措,合理的国际化布局能够为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第四,文化融合比国际化布局更难,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促进不同文化背景员工之间的理解和合作;第五,国际化理念及人才是掣肘国际化运营的关键,培养和引进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对于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至关重要。

展望未来,海亮股份将继续深化国际化运营,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加强技术、管理互补,通过与国际先进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在文化认同及属地化人才的培养与使用方面,将加强文化融合,培养和使用属地化人才,促进企业的本土化发展;以海亮集团本部为核心,加速全球研发体系建设,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