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际化视野推动铝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月28日 22:3 7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企业家论坛 作者: 内蒙古蒙泰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高有亮
以国际化视野推动铝产业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蒙泰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高有亮
内蒙古蒙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泰集团”)成立于2001年,现有员工近8000人,年营业收入近500亿元,公司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252位、“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第176位。蒙泰集团成立之初,以煤炭产运销、热电联产为主营业务。2017年,蒙泰集团进军铝产业,建设了50万吨原铝和20万吨铝合金材料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向产业链纵深拓展。2020年和2024年,蒙泰集团分别收购了德国APT公司和瑞士AME公司100%股权,逐步构建了“煤—电—铝—材—深加工”一体化循环产业链。
蒙泰集团作为铝行业的新兵,能够取得这些进步,得益于国家对外开放的政策领航,得益于有色协会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同行企业的无私协作。这种“国家引领、协会搭桥、共同发展”的协同机制,正是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也是有色行业由弱到强、一路破浪前行的坚强保障。
德国APT公司成立于1972年,现有员工近1000人,在德国、荷兰和捷克有4个生产基地,每年铝加工产能13万吨。业务涵盖铝合金研发、挤压型材生产、铝深加工、系统集成组装等,主要产品有汽车天窗轨道、新能源车电池箱体、工业发动机外壳等,合作伙伴有奔驰、宝马、西门子、旭格等汽车、工业电气、建筑型材领域知名企业。
瑞士AME公司成立于1897年,现有员工700余人,在瑞士、奥地利、罗马尼亚有4个生产基地,每年铝加工产能9万吨。业务涵盖电池系统解决方案、结构部件及碰撞管理系统,主要产品有汽车结构件、航空结构件和系统支架等,合作伙伴有保时捷、博世、喜利得等汽车、航空、建筑等领域的知名企业。
自并购以来,国内外团队同心协力,持续加强文化融合和团队建设,加大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推动生产线升级和业务整合重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营收和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同时,基于业务互补性,整合2个公司在原料供应、产品市场和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协同发展。
通过这二次海外并购实践,有如下体会:
一是聚焦产业链协同,精准锁定互补性标的。坚持国内外产业协同,将海外并购深度嵌入主产业链,锚定全球制造业领先地区企业,通过并购将铝产业链延伸到精密零部件制造,纵向补齐深加工短板,横向覆盖欧美高端市场,形成“原材料—深加工—终端产品”的产业闭环,推动企业向全球化高端材料和产品供应商转型。
二是保留本土化管理体系,实现并购整合平稳过渡。充分考虑中欧文化、管理差异,保留原有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实现业务无缝衔接。同时,通过组织中欧人员互访、邀请海外人员到国内参观交流等形式,增强其对中国的认识,对中国企业的认同,为技术合作、人才交流创造更多机会。
三是构建跨国平台,强化技术协同赋能。通过二次并购,蒙泰集团快速接触到铝合金加工先进技术,认清自身问题和短板,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努力方向。同时,积极借助海外公司的市场渠道和品牌影响力,推动国内铝合金材料国际化进程。以平台化思维整合欧洲地区的技术、人才资源,在德国设立了“蒙泰欧洲新材料创新中心”,通过“技术共研+市场共享+平台共建”,努力实现“欧洲技术国产化”与“中国方案国际化”的双向循环。
蒙泰集团的海外并购实践,既是企业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探索,更是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生动缩影。企业“走出去”的每一步,都是乘着国家强盛的时代东风,实现的技术突围与市场突破,是深层次融入中国方案全球化的壮阔征程。在这二次国际化并购行动中,有色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提供了全周期指导,使我们能够精准把握欧洲市场机遇,跨越文化鸿沟,突破各种壁垒。
围绕构建完整全铝产业链目标,蒙泰集团还在积极推动高铝粉煤灰提取铝硅氧化物、制备铝硅合金技术创新,并取得重大突破。
蒙泰集团也期待与具有丰富海外企业管理经验,以及在粉煤灰、煤矸石高质化利用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企业进行深入交流,携手努力、共谋发展,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