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绿色智能充填采矿大会召开
2025年03月29日 20:16 187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地矿建设 作者: 罗娜
3月29日,2025中国绿色智能充填采矿大会在太原市召开,大会以“聚焦绿色智能充填,锻造矿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矿业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近600人参会。与会代表围绕绿色智能充填技术装备创新、矿山生态修复、资源循环利用等议题深入交流,为矿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大会开幕式由中国机电产品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绿色智能矿山分会会长张立宽主持。
科技创新:引领绿色智能采矿的未来
太原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栗继祖在致辞中指出,全球矿业正经历深刻变革,绿色化、智能化和低碳化已成为行业转型的核心方向。充填采矿技术作为实现“无废矿山”和“深地开发”的关键支撑,不仅能有效缓解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也将在构建矿业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栗继祖表示,未来,矿业的发展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动采矿业向“安全、高效、可持续”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迈进。太原理工大学将重点推进三大方向:一是加强科技攻关,解决深部资源绿色开采、低碳充填材料、矿山数字孪生等核心技术难题;二是深化产教融合,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加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三是构建创新生态,联合行业龙头企业,搭建涵盖技术、人才和标准的一体化平台,为矿业新质生产力提供全链条支撑。
膏体充填:推动矿业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爱祥在大会上作了题为《金属矿膏体充填绿色开采发展与前沿》的专题报告。他详细阐述了金属矿膏体充填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吴爱祥表示,膏体充填技术具备更安全、更环保、更经济、更高效的优势,是推动矿业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过去30年,中国膏体充填技术经历了探索引进、创新突破和推广应用三个阶段,如今已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在国际充填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吴爱祥指出,面对“双碳”目标和深地开采挑战,矿业需要进一步深化育体流变理论,创新膏体充填技术,研发更先进的充填装备,以推动行业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
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副会长连民杰在大会上提出,绿色矿山建设应从六个核心方向推进,包括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绿色能源使用、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与修复、安全生产管理以及社会责任履行。他特别强调,绿色矿山的建设不仅要注重生态修复,还要与当地社区建立良性互动关系,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矿业生态圈。未来的矿业发展将更加依赖科技创新和绿色理念的贯彻,推动行业向更高效、更环保、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充填采矿技术:助力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矿山工程研究所副所长郭利杰在会上表示,充填采矿技术的创新是实现矿山绿色开采的核心。当前,矿山充填工艺理念与系统设计的优化,将直接影响充填系统的质量和经济性。他强调,需要进一步研究充填体与岩体的相互作用模式及相关力学模型,为矿山充填采矿设计提供更科学的理论支持。
中国有色金属采矿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周爱民也表示,绿色矿业的建设需要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行业协同。目前,金属矿行业在推进绿色开采时仍面临资源禀赋条件差、矿床开采条件复杂、行业集中度低、发展不均衡等挑战。未来,绿色采矿技术的发展方向应聚焦于矿山固体废物的大规模利用、低耗高效的充填工艺、尾矿充填新材料、新型生态改性技术及智能化矿山环境安全管理等领域。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充填采矿技术的创新、智能矿山的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化,将成为矿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未来,矿业生态圈的构建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并通过政策引导、行业协同、企业实践的共同努力,实现矿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绿色智能充填采矿技术将助力矿业行业迈向更加可持续、高效的未来,为全球矿业的转型升级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本次大会吸引了30多家参展商前来展示最新的充填设备及充填技术。这些参展商带来了各自领域的顶尖产品和技术,涵盖了充填材料的研发、充填设备的制造、充填工艺的优化等多个方面。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