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赋能助力有色金属交割仓库监管 上期所有色金属数据系统向全市场开放

2025年03月31日 9:8 152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安博平台   作者:

“有单无货”“一货多卖”是大宗商品贸易中长期存在的“痛点”,并由于期现之间传导,可能对期货品种稳定运行产生风险。为防范化解风险、服务实体经济、优化市场生态,自2022 年起,上海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期所”)以工业和信息化部名义发布的《有色金属冶炼产品编码规则与条码标识》所规范的25 位商品编码为核心数据要素,打造有色金属冶炼产品数据仓库,建设有色金属数据系统,旨在聚焦提高有色金属行业和交割仓库体系的信息化水平,通过实现有色金属产业链相关数据在交易所端的集成,依托大数据分析与技术应用跟踪仓储数据动态,为有色金属交割安全提供数字化支撑。

大宗商品贸易的现货风险

逐渐受到重视

“有单无货”“一货多卖”是大宗商品贸易中长期存在的“痛点”。追溯其根本原因,在于相关方对货物在仓储物流中暴露的下述风险,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一是货物真实性风险,二是货物货权确认风险,三是相关方的道德风险。

仓储物流及贸易融资作为大宗商品贸易领域的重要一环,一旦出现问题,极易造成链条断裂,引发信用体系崩塌。既对参与仓储物流的主体造成巨大损失,也严重危害了大宗商品贸易行业的生态。此外,期现货之间的风险传导,也可能影响期货市场的稳定运行。

有色金属数据系统的建设历程

有色金属统一产品编码——系统的核心数据要素

2018年,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相对于我国先进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工艺和设备,产业链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特别是行业数据独立分散业务流程标淮化程度偏低,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障碍。

本着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发展大局的宗旨,为顺应市场标准化的呼声,在充分研讨、反复论证基础上,上期所联合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与国内10余家头部有色冶炼企业和交割仓库,于2012年起先后启动了两期“推进自动识别技术在有色金属交割仓库和注册生产企业试点应用”项目,研究制订我国有色金属冶炼产品统一的编码规则和标准。2017—2018年,上期所积极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做好标准的最后审批、下发以及标准宣贯工作。历时6年,在上期所的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下,在相关部委、协会、机构、产业链企业的全力支持下,《有色金属冶炼产品编码规则与条码标识》(以下简称《编码标准》)作为有色行业商品编码的行业标准于2018年5月8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并于同年9月1日正式实施。截至2024年底,铜、铝、铅、锌、镍等有色金属品牌注册企业基本完成了条码改造工作,大大提升了有色金属生产企业和仓储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编码标准》站在全球有色金属行业应用和期货交割管理的高度,充分借鉴国际标准,对有色金属冶炼产品进行科学的唯一身份标识,无论是冶炼企业的生产下线入库、装车发运;仓储企业的入库出库、库存管理;交易所的仓库盘查、定置式管理;下游终端用户的提货验货、重熔再造等过程,都可以通过统一编码和标识的纽带、以自动识别技术为手段,全面实现信息的互通互联,供应链各环节都能共享到统一编码和标识所承载的企业产品、数量质量、物流仓储、期货交割等信息。

依托《编码标准》推动有色行业和交割仓库数字化

2022 年,为有效应对大宗商品仓单违规行为,上期所加快推进监管智能化转型,协同仓储龙头企业等各方力量,以2018年《编码标准》为核心数据要素,打造并启动建设上期所有色金属数据系统(以下简称“有色系统”),力争通过信息化技术提高仓库管理和操作流程效率,解决存货属性评估难、监管难、数据难、确权难、处置难、标准难等痛点。

有色系统首创将仓库生产系统中运营与作业数据以自动交互方式按日传输频率接入至交易所有色数仓。项目围绕加强对指定交割仓库在库商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追踪,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构建针对有色仓储管理方面统一的数据与接口标准规范、配套搭建可供外部实体企业访问与查询的数据应用平台等。

截至目前,有色系统项目已完成数据接收、数据处理、业务预警、系统可视化等项目建设,稳定接入并对22家仓库企业共33家存放点的每日业务数据开展校验,日均数据接收量近百万条。同时,该项目发布《外部数据上传上期所有色金属数据系统标准说明》《上期所有色金属数据系统主表及库内作业类型编码规则表》等一系列重要行业规范,以标准促建设,推动相关仓储企业全面建立健全科学的仓储管理系统,向目标存放点推广100%使用手持式条码扫描终端,助力行业参与方开发并落地项目4大服务接口的技术规范和6张主数据报表13个业务场景66个字段的标准报文格式。自2024年10月起,有色金属数据系统已正式向部分受邀试用客户开放,市场反馈良好。

系统作用

经过2年多的试点建设与优化完善,自2025年3月27日起,上期所向全市场开放有色金属数据系统,为货主提供其在上期所有色金属指定交割仓库中有色金属品种(铜、铝、锌、铅、镍、锡)在库库存货物相关数据的查询服务。作为国内首个基于行业标准编码构建的期货交割仓库数据查询平台,以25位商品编码为核心数据要素的有色系统,是行业数据统一化、标准化的重要实施路径,是解决大宗商品融资问题和交割风险的有效抓手,标志着上期所在仓储监管领域迈入智能化、数字化新阶段。

第一,聚焦市场痛点,树立行业规范。构建针对有色仓储管理方面统一的数据与接口标准规范,以自动识别技术为基础,行业统一编码为抓手,整合并规范仓库管理系统(WMS)中的有色金属业务数据,编制并发布一套全新的、具有上期所有色品种特色的关键数据项标准。通过对持续的高质量仓储数据供给能力设立行业基准,系统可精准追踪至在库单捆货物最小库存单元的数据流向,确保仓库内货物的真实性、透明性、唯一性及可溯源性,为统一交割仓库高效规范的标准化业务模式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数据驱动风控,创新监管模式。平台开放查询将有助于加速推进数据要素加乘作用发挥。依托项目构建的长效、规范的数据上报机制,建立与之匹配的数据应用系统,在严格控制数据访问与使用的前提下,支持货主(系统注册用户)通过访问特定时点(最新数据日期与1年内历史日期),查询归属在其名下的货物在仓库端的基本情况和货权信息。相关货主的反馈数据将进一步赋能交易所的市场监控与风险防范水平。

第三,开放数据共享,赋能行业转型。积极引导行业机构数字化转型,以数据服务国家产业战略发展,全面赋能期货联动监管,使资本市场监管更加智慧、高效与精准。有色系统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升行业核心参与主体的数字化改革与数据应用水平,促进行业数字生态健康发展。

数字技术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组成。有色系统的建立,将有效填补长久以来有色交割仓库与实体经济参与者之间存在货物信息不对称的数据空白。同时,也是上期所从战略高度重视并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发挥数据标准引领和规范作用,攻破重点领域监管难题,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期货监管模式创新的重要实践。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