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知识产权迈入转型新阶段

2025年04月02日 11:30 125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有稀土   作者: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产业模式的不断变革,知识产权制度作为技术进步与产业创新的重要法律保障,正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身以回应时代的需求。面对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环境,知识产权治理创新在促进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马一德在近日召开的光伏行业2024年发展回顾与2025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指出,知识产权制度始终在不断地回应技术进步和产业创新的时代需求。光伏产业是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优势产业,知识产权治理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要立足光伏产业发展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构建符合光伏产业特点的知识产权治理体系,推动光伏产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知识产权竞争显现新形态

马一德指出了光伏产业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性。他说,知识产权制度始终在不断回应技术进步和产业创新的时代需求。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汇叠加的实力关口,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在这一大背景下,作为新能源革命的重要载体,光伏产业肩负着支撑“双碳”目标、引领绿色转型的重要使命。同时,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光伏产业的知识产权治理创新对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马一德表示,当前,我国光伏产业正处于由“规模优势”向“创新优势”转型的关键阶段。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知识产权竞争呈现出新特征,一方面,企业的创新意识和专利意识显著增强,知识产权已成为产业竞争的核心要素;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竞争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异化”,一些企业将其作为打压对手的“武器”,甚至演变为“内卷式”竞争的新形态。

马一德进一步说,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一些企业过度强调知识产权的排他效力,将知识产权“武器化”,这就偏离了制度的实质。比如,我们观察到一些企业通过构建“专利丛林”设置进入壁垒,有的则利用专利诉讼打压竞争对手。浙江省工商联副主席、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认为,一直以来,新能源产业作为风口产业吸引了大量资本,企业间盲目扩张产能,导致市场供需失衡,产品同质化严重,进而引发激烈的价格战,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

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企业高管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在上述背景下,一些企业通过买人才、买专利的手段进行恶性竞争。一些公司原有的知识产权建构体系被打破。知识产权对于企业来说格外重要,甚至可以说是企业的命脉,因此保护和建立健康的知识产权制度特别关键。”为此,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提出,加大原创技术研发投入力度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动力,建议通过政策引导、重大项目设立、研发资金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鼓励企业增加在原创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对已取得原创技术成果的企业加大支持保护力度,防止受到僵尸专利、休眠专利等的恶意竞争,避免对创新的抑制,让创新成果得到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

TCL董事长李东生认为,创新破万“卷”。科技创新是企业肩负的时代使命,企业要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近年来TCL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每年研发投入达140亿元,累计申请专利11.3万件,其中PCT专利1.8万件,未来,TCL将继续加强原创性技术创新。

■打造协同创新发展新生态

如何平衡创新保护与技术扩散、如何协调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如何处理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之间的关系,是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关乎产业发展质量,更涉及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产业生态韧性等战略问题。马一德表示,知识产权竞争已从单纯的技术领域扩展到产业生态层面。知识产权不再只是技术创新的保护工具,更成为塑造产业生态、重构竞争格局的战略性要素。知识产权制度的功能正在从激励个体创新拓展到促进协同创新。这种转变既是技术创新规律使然,也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上述背景下,马一德认为,要树立系统思维。光伏产业是一个涵盖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制造到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其知识产权治理应当立足产业链整体。要从传统的“单环节保护”向“全链条治理”转变,特别要关注上下游技术协同创新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比如,在N型电池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统筹考虑材料、工艺、设备等环节的知识产权协同。同时,马一德指出,要确立协同理念。光伏产业正面临TOPCon、HJT、BC等新技术路线的竞争,任何单个企业都难以独立承担全方位的创新任务。这就要求产业内企业超越传统的排他保护、封闭创新的思维,建立开放协同的创新机制。例如,在钙钛矿叠层电池等前沿技术领域,可以探索建立产学研协同的知识产权共享机制。

张天任表示,为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希望联合行业伙伴共同推动电池产业链合规化运作,通过“数智化+供应链”模式整合上下游资源,推动整个新能源行业朝着技术驱动、创新发展的方向迈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钟宝申建议,以原创技术为核心,实施“链主”“圈主”培育计划,大力支持产业核心企业与全球知名高校、权威研发机构和团队、产业链上下游形成高效的协同创新生态,编制关键技术图谱和产业链图谱,形成更多引领行业发展的底层技术和原创技术,围绕重点企业打造创新产业集群,形成协同创新、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爱旭股份相关负责人认为,整个行业亟需建立能够持续创新共赢的合作生态,让真正创新,持续创新的企业不断成长,让真正创新、持续追求创新的企业互相认可并尊重对方的创新,互相促进创新,共同打击不尊重创新的行为,共建持续创新的良好合作生态。淘汰掉抄袭、窃取他人知识产权成果的企业。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