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南岭找矿新蓝图南岭找矿突破行动战略研讨会在大宝山矿业召开

2025年04月03日 10:0 110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镍铅锌   作者:

512024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资源安全,强调要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增储上产,加快规划新能源体系,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3月24—25日,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广东大宝山矿业(以下简称“大宝山矿业”)联合举办的南岭找矿突破行动战略研讨会在大宝山矿业召开。会议积极落实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总结交流南岭地区找矿进展、成果和经验,研究谋划南岭地区未来找矿工作,全力推动南岭地区找矿新突破。

中国工程院院士、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技术专家组组长毛景文应邀出席会议。广东省地质局、广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广东省矿产资源勘察院、江西省地质局、湖南省地质院、贵州省地质调查院、中核南方地勘中心、矿冶科技集团、中冶长天、广晟控股集团所属企业等31家地勘单位、矿业企业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毛景文表示,南岭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资源基地,是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关键区域,找矿潜力巨大、大有可为。要积极践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保障矿产资源安全的光荣使命,认真落实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部署,坚持就矿找矿,加快增储上产,进一步提升资源控制能力,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围绕“南岭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的会议主题,大宝山矿业汇报了近年来的地质勘查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思路。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所长王登红、副总地质师刘善宝、主任王成辉发言,系统论述南岭成矿预测与找矿方向,逐一分析找矿重要远景区,认为南岭成矿带成矿条件得天独厚,具备找矿突破的现实可行性,矿业可持续发展态势良好;广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韶关市自然资源局、广东省地质局韶关地质调查中心,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等相关负责人作了发言,交流地质成矿理论、勘查技术等创新成果,对找矿思路创新、区域合作模式创新等提出新观点、新策略。

会上还首次举行了《中国矿产地质志·南岭卷》赠书仪式。其间,与会人员前往大宝山矿业露天采场作业面、岩心库和韶关冶炼厂等地,实地查看地质、采矿、冶炼等工作流程。

据了解,南岭地区因其独特的构造背景和复杂的成矿条件,成为全球地质学家探索成矿规律的“天然实验室”,孕育了地质力学、地洼学说、矿床成矿系列、三源成矿、“五层楼+地下室”等重要的基础地质和成矿理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长期在南岭成矿带开展成矿规律研究与找矿勘查工作,在陈毓川院士等老一辈专家带领下,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也取得了赣南石英脉型钨锡矿、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等战略性矿产的重要找矿进展。其中,资源所与大宝山矿业联合建立了“南岭成矿作用研究与产学研合作基地”,经过多年艰苦探索,大宝山矿区斑岩铜矿找矿取得重要进展,为矿山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也为南岭地区找矿积累了宝贵经验。

此次会议将进一步深化共识,加强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矿业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加快打造南岭找矿突破的“新引擎”。大宝山矿业将扎根南岭沃土,持续加大找矿投入,强化科技创新,加强协同合作,积极推广应用绿色勘查、绿色开采技术,深入挖掘深部及周边找矿潜力,全力以赴推进增储上产,加快打造国家铜硫钨钼战略性资源基地、建设全国一流智慧绿色矿业企业。(吴云籼)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