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探新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江西省地质局物化探大队专精特新工作小记

2025年04月03日 10:54 112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有稀土   作者:

2024年,江西省地质局物化探大队坚守公益属性,聚焦物化探特色,以“物探+”“化探+”理念推进专业特色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地质新质生产力,坚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物化探新技术

提升资源保障力

江西省地质局物化探大队应用物探高精度航磁系统、广域电磁法等技术,助力江西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通过物化探成果资料的深度挖掘,在赣西铜鼓傅家坳地区新发现一处具有良好找矿前景的钨多金属矿;在宜春奉新的白果矿区,提交一处大型含锂铷瓷石矿;在宜春上高的下坑里矿区,提交一处大型硅灰石矿;在上饶玉山的黄茅湾矿区,提交一处大型饰面板岩矿勘查基地。此外,该大队合作的寻乌民裕矿权区也初步探明一处中型萤石矿。

依托江西省财政出资项目——江西省战略性矿产勘查区块优选调查评价,该大队采用地物化测综合技术,从77处初选找矿靶区中优选出15处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找矿靶区,并成功申请立项。同时,实施的“江西省稀土、金、铌、钽等12种战略性矿产共伴生、低品位资源再评价项目”为江西省部分战略性矿产资源的摸底提供了有力依据。

物化探新技术

提升核心竞争力

江西省地质局物化探大队完成了4项科研项目,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其中,1篇论文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23年会及《应用地球物理学杂志(英文版)》上发表。2024年,该大队新获得8项国家专利。

以“空、地、井”一体化方式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该大队应用物探高精度航磁系统快速筛选找矿靶区,为江西省内外提供高效仿地航磁技术服务,承担了修水县香炉山-黄竹坪钨锡多金属矿等11个矿区的航磁测量项目,完成了总计518.5平方千米的各类比例尺航磁测量工作。广域电磁法、深穿透地球化学技术助力地质“攻深找盲”,人工智能“三维建模”实现人机交互,有效服务于江西省内外深部找矿、地震地质、地热勘查等领域。“斑岩型铜矿立体地球化学探测试验示范”项目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

浅层精细探测技术广泛服务于民生领域。该大队的三维地质雷达市政设施检测关键技术、岩溶采空区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地质体精细探查技术,在青海、浙江、四川及省内道路病害、岩溶塌陷、矿山隐蔽致灾、堤坝隐患、地震安评、垃圾填埋场等地质灾害探查业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化探特色技术在生态文明产业中崭露头角。依托软硬件完备的生态监测实验室,该大队的化探技术服务在整装勘查、国情国力调查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稳步提升,检测元素能力大幅扩展至1300余项。该大队还成功服务了永新县、奉新县、定南县、九江11县(区)以及青海果洛州6县的土壤污染调查采样项目,为国家土壤“三普”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会昌、兴国、高安等地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也助力了生姜、山药等名优特农产品的发展。

物化探新技术

提升全地质服务力

该大队在江西省内设立了6个县域办事处,全面为地方政府及部门、高等院校、各类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在国内,大队在青海、甘肃、四川设立了三大服务窗口;在海外,大队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与中煤国际公司联合对乌干达矿业市场进行了全方位考察,初步选定了多处具有合作潜力的矿权区。

测绘地理信息产业转型紧扣行业发展脉搏,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势头强劲。该大队将先进的无人机航测设备与技术广泛应用于土地开发、高标准农田设计、矿山覆绿复垦等项目实施中,测绘技术能力和工作效能实现了显著提升。

该大队在服务地方防灾减灾方面也展现了出色风采,获得了“江西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