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急管理报:胸中有魂 行动有方 脚下有力
2025年04月07日 9:52 1347次浏览 来源: 行业报协 分类: 重点新闻
胸中有魂 行动有方 脚下有力
中国应急管理报社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崔涛
2024年7月8日22时31分,湖南岳阳市华容县洞庭湖一线堤防决口完成合龙,一直坚守在现场的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合龙现场短视频10分钟内完成发布,半小时内融媒体报道推出。
2024年汛期,中国应急管理报记者黄雄在湖南华容团洲垸抢险救灾一线采访。
2024年3月25日,《中国应急管理报》头版头条报道了山东济南炼化“发现隐患有功,避免事故有奖”的工作做法,引起行业广泛关注,该公司总经理也因此受邀出席了应急管理部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挖掘于基层企业的典型经验最终被推广全国。
应急管理涉及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多领域交叉,事关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在车间一线、矿井深处,甚至街头巷尾,都有我们的身影;在震区、火场、抗洪抢险一线,都及时传出我们的声音,这就是应急管理新闻宣传的内核。作为应急管理系统主流媒体,近年来,中国应急管理报社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开展“新闻精品工程”建设,围绕应急管理中心大局,深入现场一线、深挖基层实践,通过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新闻报道,积极展现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多维图景。
中国应急管理报记者刘冰在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公司公乌素煤业公司井下采煤工作面采访。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中国应急管理报记者胡泊在郑州地铁五号线救援现场报道。
一、政治引领:坚定正确新闻志向,胸中有魂
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承担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中国应急管理报》作为应急管理部机关报,是党在应急管理战线的喉舌,近年来,报社将“媒体是党的媒体,每一名同志都是党的新闻工作者”身份意识教育作为政治建设基本内容持续强化,并将“牢固树立‘党的人’‘新闻人’‘应急人’职责意识”作为着力点,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彻落实到应急管理新闻宣传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做党的人,政治上信得过。报社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精神等,持续强化干部职工政治责任意识,牢记自己手中的笔是为党服务的,自觉服从党的领导,站稳政治立场,坚决做到“真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护党、全力兴党”。
做新闻人,业务上过得硬。随着时代发展、传媒业态变革,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新闻信息面前,赋能正向、受众信任、持续受关注的事实、真相、观点、思想才能称得上“主流”。近年来,报社坚持“导向为要、内容为王、渠道为本、受众为基”,着力培育干部职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使命,对照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要求,不断提高新闻宣传质量和水平。
做应急人,专业上立得住。作为应急管理战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报社围绕应急管理核心职责,突出应急管理领域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大力做好政策宣传、形势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和警示宣传,讲好应急管理故事,传播好应急管理声音,助力应急特色文化建设,树立好应急管理好形象,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舆论支撑。
二、选题深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行动有方
全媒体时代下,行业媒体必须突出“主流地位”、坚持“内容为王”。报社始终在做好选题策划上下功夫,发挥行业优势,精心栽花、定向播种,各媒体平台同频共振,以专业化权威化的宣传内容,营造舆论强势,以多元化的宣传角度,丰富报道方式,以精准化的宣传重点,满足主体需求,持续提升影响力。
重大主题报道找准切入点。“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主流媒体的职责所在,而重大主题报道是主旋律报道的重中之重。作为行业媒体,报社在重大主题报道中从不缺位,始终把宣传好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在大主题下找准应急视角,深入一线挖掘,小切口多角度生动展示应急人深入践行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走好新时代应急管理之路的务实举措。
行业领域报道找准关注点。报社各平台始终围绕应急管理这一中心,紧跟行业热点、工作重点,每月、每周定期召集编委和采编部门负责人召开选题会,就应急管理部党委部署的重点工作、应急管理行业当下的热点焦点信息,以及一线记者向报社反馈的受众关心的难点堵点问题等,有针对性地进行策划和采编提示,分解任务到采编各部门、个人,并在每日编前会上跟踪督办,持续提升媒体影响力。
突发事件报道突出权威性。作为应急管理行业主流媒体,做好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强化突发事件舆情引导,是一个重要课题。报社制定并持续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报道预案,即知即动,第一时间选派骨干记者深入一线,后方联动,及时设置重要议题,并持续调整报道方案,第一时间发布权威新闻,并同步做好解读、评论、科普等配合报道,以报道的及时、准确、客观、公正、全面,突出行业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为有关工作开展做好正向舆论支撑。
三、深挖“现场”,既看天气也接地气,脚下有力
脚下“沾泥土”,报道才能“接地气”,记者有脚力,稿件才能有活力。近年来,报社以开展“新闻精品工程”建设为抓手,积极践行“走转改”,按照“在路上、到现场、去一线”原则,大力推动记者深入基层,深入救援现场、行业一线,采写鲜活报道,推出了一批传得开、叫得响的新闻作品。
既服务大局,又联系基层。新闻舆论工作做得怎么样,关乎大局。报社始终坚持把握应急管理发展大势、着眼大事,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和聚焦基层实践、做好联系基层桥梁纽带上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切实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增进共识、凝聚力量。针对党中央、国务院安委会等作出的全局性、战略性决定和部党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报社均第一时间发声,答疑释惑、解读政策,准确传播党的主张和声音,同时把准基层脉搏,通过蹲点调研、实地采访、定点约稿等,派记者深入一线观察基层实践效果,挖掘各地贯彻落实的典型经验做法,助力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如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发布后,报社采编人员组织专家解读,逐条筛选报道方向,挖掘一线典型、推介基层经验,形成持续性系列报道,为全系统提供了学习样本和参考。
中国应急管理报记者闫静在青海省同德县乃亥村村民家中,了解同德县应急管理局原党委书记、局长邓官杰生前帮扶村民的故事。
既寻“痛点”,又找“药方”。报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群众、受众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紧紧围绕群众关注的应急管理领域重点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和基层存在的短板不足,找“真问题”、抓“金点子”、开“药方子”。如开设《读者之声》《微言》等栏目,让群众发声,切实反映基层真问题;俯下身、沉下心,扎根基层实际,聚焦各地在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察实情、说实话,相关报道不仅得到有关领导关注批示,也获得群众认可,切实成为促进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积极推手。
中国应急管理报记者徐姚在四川宜宾筠连县山体滑坡搜救现场采访报道。
既求速度,又有温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新闻舆论工作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重大突发事件尤其是重大事故、自然灾害等的舆论引导,关系社会稳定、人心安定。作为“应急人”,报社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时刻保持“随时”“全时”状态,面对“新疆阿克苏7.1级地震”“梅大高速塌方”“陕西丹宁高速桥梁垮塌”等重大突发事件,媒体平台做到10分钟内快速响应,半小时内发布权威新闻;在汛期,本报记者深入广东、浙江、江西、湖南救灾一线采访报道,主动、及时发出权威声音,有针对性回应社会关切,既争抢“第一落点”,又找准共鸣点,长线跟进一线救援、灾后重建,以及原因剖析、科普宣传等,把握“第二落点”,形成正面舆论强势,牢牢掌握舆论主动权。
得益于全社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心和关注,近年来报社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社属媒体规模和种类不断壮大,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升,《中国应急管理报》连年入围“中国邮政发行百强”,2024年列第12位,并于去年获得中国新闻奖。下一步,报社将继续紧密围绕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持续推动“走转改”,深入推进媒体融合,锚定“建设党和人民放心的应急管理新型主流媒体”目标奋勇前进!
作者 | 中国应急管理报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崔涛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