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地质科技创新崭新篇章——江西省地调院2024年科技工作纪实
2025年04月17日 14:29 17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科技创新 作者: 雷慧敏
工作人员在丰顶山金矿调查评价项目进行剖面测量。
项目组成员在采集温泉水样。
自2021年组建以来,江西省地质调查勘查院(以下简称“江西省地调院”)聚焦“一流科研型省级地调院”建设目标,以创新平台蓄势、人才引育筑基、科技攻关破题、数智转型赋能,在赣鄱大地书写了地质科技新篇章。
平台搭建汇聚发展之势
2023年12月28日,江西省地调院传来捷报,“关键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获批成立。加上之前已有的博士后工作站、省级科研院所,江西省地调院科研平台建设实现“三连跳”。
江西省地调院始终以平台为抓手,以部省合作、院校(企)合作为纽带,持续深化地质科学研究中心改革,从完善科研平台管理办法到优化科研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从博士后工作站的“提级管理”到申报核定省级科研院所,再到成立重点实验室,一步一步,稳打稳扎,让科技创新底座愈发坚实。
“重点实验室是在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数量从240多家下降调整到170多家的背景下获批建设的,是江西省地质局首个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地调院主要负责人表示,“成绩来之不易,是荣誉,更是责任与鞭策,我们要举全院之力推进实验室建设。”
目前,重点实验室聚焦关键矿产成矿规律研究、关键矿产绿色高效找矿方法与勘查技术体系研究、关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研究3大方向,启动自主和开放课题19项;成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出台规章制度17项,为规范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江西省地调院与中国地质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开展重点课题攻关,积极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
2024年,江西省地调院实施科研项目40项,投入经费2000余万元,新增科研技术设备63台套,持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不断营造良好科创环境。
筑巢引凤夯实强院之基
创新之要,唯在得人。近年来,江西省地调院通过加强高层次人才培育、优化人引育机制,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等方式,积极打造人才高地,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日前,江西省地调院刚刚组织完成一场高层次人才面试。江西省地调院组织人事处处长江慧元表示:“我们积极优化人才梯队结构,制订了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未来3年,我们将保持每年5名以上博士科研人员的引育规模。”
人才引进只是第一步,如何用得好、留得住,才是关键所在。为此,江西省地调院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在创新科技人才培育方式上,江西省地调院选派博士团队深入重点项目一线,帮助解决科技瓶颈;与高校院所联合培养博士后,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搭建舞台,让他们在重大科技项目和创新平台中“挑大梁”“当主角”;学术交流会、岗位练兵、学术交流评比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为科技领军人才和科研创新团队的成长不断助力。
在科研保障上,江西省地调院积极推荐科研工作者参评江西省“双高人才”“赣鄱俊才”,多渠道缓解高级职称职数紧张问题,努力实现人才与单位“双向奔赴”。
经统计,一年来,江西省地调院新增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江西省政府津贴1人,正高级职称20人,副高级职称18人;引进、培养博士2名、硕士32名,为单位的发展筑牢了根基。
潜心钻研开出成果之花
2024年,江西省地调院加大科技项目攻关,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牵头实施的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江西超大型锂矿找矿快速突破关键技术研究”成功探获大型锂矿1处;《江西省重要古生化石图册》专著正式出版,荣获各类科技奖项2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无数地质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与满腔热忱。
为加强江西省清洁能源研究,江西省地调院地质科学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徐荣华带领团队,在龙南南部开展干热岩资源综合地球物理勘查工作。
盛夏时节,龙南研究区温泉水汽蒸腾,水温高达70℃。温泉的伴生气体组分含量可有效佐证地热异常的热源机制,对项目研究至关重要。该项目组成员高杨小心翼翼地将戴着手套的手伸至水面10厘米以下采集样品。“水样采集一份需要约3分钟,气体采样一份需要约10分钟,每次采样,就像被放在蒸笼里蒸一样。”
项目前期,为系统梳理工作区地热资源赋存条件和工作现状,徐荣华联系了江西省地震局、有关高校等多家单位,收集到130多份原始数据、参考文献以及相关图件,项目成果远超预期。
江西省地调院地质科学研究中心的孔若颜博士同样令人钦佩。在东坪钨矿床的露头前,她一会儿拿罗盘测产状,一会儿在记录本上画素描图,不时地寻找构造现象,一呆就是几个小时。她说:“科研工作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只有工作做得越细致,才会离真相越近。”入职一年多来,孔若颜凭借对东坪钨矿构造的深入解析,成功申报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为江西省地调院在此类项目上实现了零的突破。
在地质科技创新的新征程上,江西省地调院的科技工作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探索真理、追求卓越的科研精神,每一分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
数智赋能插上腾飞之翼
在江西省地下水监测信息平台上,江西省地调院地环所的韩秋轻点鼠标,地下水监测点的实时数据、水位同比信息以及运维管理等关键信息便清晰呈现。“为了打通这些数据壁垒,团队成员日夜攻坚,耗费了好几个月的时间。”韩秋难掩自豪地说道,“这可是全国首个‘三部门’地下水监测信息共享平台。”
如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化技术,正以雷霆之势重塑地质工作的服务模式,为地质找矿、自然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赋能。
据江西省地调院基础所大数据研发中心主任刘庆宇介绍,该所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每年为各级地方政府部门搭建信息化平台30多个。自主研发的生态环境治理实景三维规划设计平台,已在多省份近60家单位推广试用。夏潭村数字乡村平台以科技赋能数字乡村建设,获得自然资源部高度评价。“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引入AI技术应用,完成了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进一步提升了江西地质大数据平台的功能。”刘庆宇说。
与此同时,江西省地调院矿产所以“遥感+”技术跨界出圈,依托自主搭建的超算中心,在地质数据处理中大显身手。无人机穿梭于龙南市复杂地形之间,仅用24天就完成了64.25平方千米的三维建模任务;利用无人机测绘,10天内为高安市百万亩早稻田建立了“数字身份证”……
江西省地调院地环所搭建的“南昌湾里地质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更是构建起长时序“空—天—地—深”的立体监测网,成为江西省首个地质灾害防治可视化监测预警分析信息系统。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未来,江西省地调院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大力提升科研实力,积极拓宽服务领域,为江西省能源资源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地质科技支撑。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